枣庄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,固废资源化率突破95%
近年来,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。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,枣庄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全力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目前,枣庄市固废资源化率已超过95%,成为全国循环经济领域的佼佼者。
枣庄市地处山东省南部,是一个以煤炭、化工、建材等产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,枣庄市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。然而,随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,枣庄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,枣庄市决定转变发展方式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。
2016年,枣庄市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。枣庄市以此为契机,全面启动了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。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,枣庄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,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污染的源头控制。
在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中,枣庄市重点推进了以下几项工作:
1. 优化产业结构。枣庄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,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。目前,枣庄市已形成了以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主的产业结构,为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2. 加强资源整合。枣庄市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,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。同时,枣庄市还建立了资源交易平台,促进资源优化配置。
3. 推进技术创新。枣庄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支持企业研发和应用循环经济相关技术,提高资源回收和利用水平。目前,枣庄市已有一批循环经济相关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。
4. 强化政策支持。枣庄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鼓励企业参与循环经济建设。如对循环经济项目给予税收优惠、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,激发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积极性。
在枣庄市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带动下,固废资源化率取得了显著成果。目前,枣庄市固废资源化率已超过95%,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这不仅减少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,还为枣庄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。
此外,枣庄市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。以固废资源化为例,枣庄市已形成了以废塑料、废橡胶、废玻璃等为主的资源化产业链,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。这些企业的落户,不仅为枣庄市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,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。
总之,枣庄市在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未来,枣庄市将继续深化改革,加大创新力度,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经验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枣庄市的努力下,我国循环经济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- • 滕州新增10所公办幼儿园:普惠性学位扩容4000个,破解“入园难”难题
- • 薛城精密齿轮制造企业突破纳米涂层技术,齿轮寿命提升3倍
- • 市中区齐村砂陶复刻战国酒器,古法柴窑烧制技艺惊艳央视舞台
- • 峄城坛山街道“法律明白人”全覆盖,村村有普法短视频团队,法治宣传新风尚
- • 枣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1.2万人,配套产业园区助力后续增收
- • 枣庄乡村公益岗助力兜底安置,1.3万特困群众重拾生活希望
- • 枣庄红色歌谣数字化工程正式启动,抢救整理革命年代珍贵音像
- • 市中区“锂电工匠班”首批毕业生就业率100%,月薪突破万元大关,职业教育再创佳绩
- • 夜游蟠龙河光影秀盛大首演:水幕电影与音乐喷泉共谱周末狂欢盛宴
- • 全市招商引资“百日攻坚”圆满收官,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65%
- • “冠世榴园旅游扶贫专线开通,沿线农家乐年均收入超20万元”
- • 枣庄启动“红色乡村游”计划,修复10处抗战遗址,传承红色文化
- • 台儿庄非遗美食夜市点亮夜经济,百个摊位月均收入过万
- • 滕州羊肉汤大赛开锅,200家老店角逐“金勺奖”,传承美味佳肴
- • 考古新发现!枣庄出土汉代墓葬群,揭秘古峄州文明
- • 峄城古邵镇“生态银行”上线,村民用绿水青山换碳汇收益
- • 山亭山区传承“夜嫁”习俗,火把队伍点亮深山娶亲路
- • 台儿庄非遗博览园盛大开街:40项技艺活态展演,游客可亲身体验柳琴戏表演
- • 枣庄石榴产业助力乡村振兴,产值突破80亿元,10万农户共享增收成果
- • 枣庄试点教师弹性上下班制,助力中小学教师减负增效
- • 滕州汉画像石馆数字AR导览上线,开启穿越汉代触摸历史的奇幻之旅
- • 枣庄王氏泥塑羊肉汤荣获省级非遗认证,传承六代匠心独运
- • 峄城冠世榴园荣登“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”名录,生态旅游收入突破亿元大关
- • 光伏农业大棚二期投用:绿色能源助力农业发展,年产值突破1.2亿元
- • 峄城冠世榴园祭花神大典:汉服少女簪花巡游,引燃国风热潮
- • 微山湖红荷湿地荣膺国家5A级景区大奖: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,生态旅游再创新高
- • “扶贫果园”认养计划正式启动:市民认领果树,共享收益助力脱贫家庭
- • 山亭区远程医疗扶贫助力贫困群众看病零距离
- • 台儿庄“扶贫医保兜底”政策助力减轻群众负担超8000万元
- • 山东山亭经济开发区荣获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,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
- • 慢性病用药迎来重大利好:医保外药品报销比例提升至80%
- • 鲁班工匠学院落户枣庄:培育智能建造与传统技艺复合人才,助力产业升级
- • 峄城区石榴剪纸艺术展盛大开展,非遗技艺赋能乡村振兴
- • 涛沟桥湿地千亩荷塘迎客:泛舟采莲、荷塘摄影赛解锁夏日限定浪漫时光
- • 《枣庄非遗大观》出版,全面展示枣庄8大类152项文化遗产
- • 枣庄学院新校区落户薛城:规划容纳3万师生,助力地方教育发展
- • 滕州马铃薯种植扶贫项目助力脱贫,惠及1.5万户农户,户均增收8000元
- • 薛城智慧停车系统正式启用:1.2万个车位实时导航,错峰停车收费减半
- • 薛城庞庄麦秸画传承人李秀华荣获“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”彰显民间艺术魅力
- • 峄城扶贫家政培训助力3000人就业,就业率100%再创佳绩
- • 枣庄辣子鸡预制菜生产线投产,年产值预计超5亿元,引领食品产业新潮流
- • 台儿庄古城:夜间经济助力年营收突破30亿,荣膺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区
- • “山亭村村通快递工程全覆盖,农产品出村时效提升4倍,助力乡村振兴”
- • 地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:合作社吸纳留守妇女,人均年增收2.5万元
- • 枣庄民营经济增速领跑鲁南,政策红利激发企业活力
- • 枣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,交易额激增120%,助力区域经济腾飞
- • 市中区大力推进“非遗进课堂”,打造23所传统文化特色学校
- • 山亭冯卯镇火樱桃采摘祭盛大开幕,果农戴面具跳丰收傩舞
- • “300名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学生,升学率奇迹般提升至98%”
- • 全国首个科技小院在枣庄落地,助力农业技术转化实现新突破
- • 市中区积极推进“非遗进课堂”,打造23所传统文化特色学校
- • 中国建材百亿级光伏玻璃项目成功落地,助力华北高端玻璃产业崛起
- • 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全覆盖:年发电收益800万元,助力1.5万脱贫户迈向美好生活
- • 滕州菜煎饼培训基地助力妇女创业,免费教学惠及5000名妇女
- • 滕州辣子鸡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,标准化生产线引领全产业链升级
- • 全市村级数字服务站建设成效显著,政务服务迈向“一网通办”
- • 薛城张范镇“二月二龙抬头”祭典荣登省级非遗名录,传承千年民俗文化
- • 灵活应变,精准宣传:政府工作报告、招商推介及媒体宣传的细节调整策略
- • 滕州龙阳绿萝卜荣登盒马“明星蔬果榜”,年销量突破2000吨
- • 枣庄首座“未来学校”落户薛城,引领5G+AI教学新潮流
- • 滕州扶贫大棚助力5000贫困户脱贫致富,租金务工双收益喜人
- • 山亭“零碳乡村”试点启动,光伏覆盖全村屋顶,绿色转型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RCEP区域合作中心启用,日韩半导体项目签约15个,共筑区域经济新格局
- • 峄城榴园镇石榴剪纸大赛成功举办,非遗技艺焕发新生
- • 枣庄教育“十四五”规划:枣庄工程应用技术大学筹建展望
- • 鲁班文化节签约影视项目:《匠心千年》国际纪录片即将开拍,传承鲁班精神
- • 峄城石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揭晓,非遗IP化身潮玩手办引领潮流风尚
- • 峄城古邵镇稻田艺术节盛大开幕,巨型稻田画献礼丰收
- • 滕州墨子文化论坛成功举办,全球学者共话兼爱精神传承
- • 峄城古邵镇“运河糟鱼”直播带货破亿,老作坊扩建现代化生产线,传承与创新共舞
- • 枣庄张汪板鸭:传统美食走向世界,年创汇超500万美元
- • 枣庄市荒山绿化工程成效显著,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8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