枣庄柳琴戏传承人王艳玲荣获“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”称号,传承民族瑰宝

枣庄新闻网 阅读:6 2025-07-14 08:10:39 评论:0

近日,枣庄市柳琴戏传承人王艳玲荣获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”称号,这是对她多年来致力于柳琴戏传承与发展的最高肯定。柳琴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,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王艳玲在传承柳琴戏方面的卓越贡献,也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王艳玲,枣庄市人,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柳琴戏,历经数十年的磨砺,成为柳琴戏领域的佼佼者。她精通柳琴戏的唱、念、做、打,尤其擅长柳琴戏中的表演艺术,将这一传统戏曲形式演绎得淋漓尽致。在传承柳琴戏的道路上,她始终坚守初心,致力于挖掘、整理和传播柳琴戏的优秀传统。

柳琴戏,又称“山东琴书”,起源于明末清初,流行于山东、江苏、安徽等地,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。作为一种地方戏曲,柳琴戏融合了山东方言、民间故事、民俗风情等元素,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。然而,随着时代的发展,柳琴戏面临着传承断层的危机。在此背景下,王艳玲勇敢地承担起传承柳琴戏的重任,为这一民族瑰宝的延续不懈努力。

为了更好地传承柳琴戏,王艳玲先后在枣庄市艺术学校、枣庄市柳琴戏剧团等地担任教师和演员。她不仅教授学生柳琴戏的基本功,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,使他们在掌握传统技艺的同时,具备创新精神。在她的带领下,一批批柳琴戏传人脱颖而出,为柳琴戏的传承注入了新的血液。

此外,王艳玲还积极参与柳琴戏的改编与创新。她将柳琴戏与现代社会相结合,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柳琴戏作品。这些作品在舞台上广受欢迎,为柳琴戏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。

荣获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”称号,是王艳玲多年辛勤付出的回报。她表示,今后将继续努力,为柳琴戏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她坚信,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,柳琴戏这一民族瑰宝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。

柳琴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王艳玲荣获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”称号,是对柳琴戏传承工作的高度肯定。我们期待,在王艳玲等传承人的努力下,柳琴戏这一民族瑰宝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,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作出新的贡献。

推荐文章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枣庄新闻网,枣庄民生新闻,枣庄今日头条,枣庄信息网,枣庄新闻门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