枣庄“黑盖猪”荣膺国家地理标志,高端火腿品质媲美国际品牌
近年来,我国地理标志产品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,这不仅是对传统特色农产品的认可,更是对地方文化底蕴的传承。在众多地理标志产品中,枣庄的“黑盖猪”因其独特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,脱颖而出,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。与此同时,枣庄高端火腿也凭借其卓越品质,成功对标国际品牌,成为国内肉类市场的佼佼者。
枣庄位于山东省南部,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。这里的“黑盖猪”历史悠久,源于明末清初,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,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养殖技术和肉质特点。黑盖猪以其皮薄、肉嫩、味美而闻名,被誉为“猪中珍品”。此次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,是对枣庄黑盖猪品质的高度认可。
据了解,枣庄黑盖猪的养殖过程严格遵循传统工艺,从饲料选择、饲养管理到屠宰加工,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。黑盖猪生活在青山绿水之间,呼吸新鲜空气,饮用纯净水源,保证了其肉质鲜美、营养丰富。同时,枣庄黑盖猪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,具有滋阴补肾、养血安神等功效。
在黑盖猪的基础上,枣庄地区还推出了高端火腿产品。该火腿选用优质黑盖猪后腿肉,经过腌制、发酵、晾晒等工艺精心制作而成。其肉质紧实、色泽红润,香气浓郁,口感鲜美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枣庄高端火腿在品质上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毫不逊色,甚至有赶超之势。
为了提升枣庄黑盖猪和火腿的知名度,当地政府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加大品牌宣传力度。通过参加各类展会、举办品鉴活动等方式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枣庄的优质农产品。此外,枣庄还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,共同开发黑盖猪系列产品,进一步拓宽市场渠道。
如今,枣庄“黑盖猪”和高端火腿已逐渐成为国内肉类市场的热门产品。消费者对这一品牌的高度认可,不仅是对其品质的肯定,更是对枣庄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。在今后的发展中,枣庄将继续坚持“品质第一、创新驱动”的原则,不断提升黑盖猪和火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,为我国肉类产业发展贡献力量。
总之,枣庄“黑盖猪”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,是对其品质的高度认可。在高端火腿领域,枣庄也成功对标国际品牌,展现出我国农产品的独特魅力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枣庄的“黑盖猪”和高端火腿将走向更广阔的市场,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美味与健康。
- • 峄城石榴园中秋拜月大典:千年农耕祈福仪式重现古韵
- • 中日(枣庄)氢能产业论坛签约项目,年制氢规模剑指万吨级,共筑绿色能源新篇章
- • 冠世榴园荣登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候选名单:千年古石榴树群迎来重点保护
- • 枣庄不动产登记实现“智能秒批”,办理时效提速80%,便民利企新篇章
- • 铁道游击队IP联名潮牌发布,战地元素引爆年轻消费市场
- • 峄城石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0亿,助力15万果农共奔富裕路
- • 峄城中医馆镇街全覆盖:针灸推拿纳入医保,年服务突破10万人次
- • 枣庄乡村文创市集年交易额破亿,非遗产品热销海内外,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滕州荆河街道创新试点“幼小衔接一体化”,幼儿园与小学课程共享师资
- • 峄城冠世榴园荣膺“全国休闲农业五星级园区”,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
- • 滕州微山湖湿地国际荷花节盛况空前,文创产品远销20国助力文化交流
- • 《台儿庄非遗数字图书馆上线,扫码聆听运河故事,传承文化新篇章》
- • 枣庄群众文化艺术季盛大开幕,线上线下联动绽放文化惠民新风采
- • 枣庄试点教师弹性上下班制,助力中小学教师减负增效
- • 枣庄十大名小吃评选揭晓,辣子鸡、菜煎饼荣登榜首,美食盛宴再掀高潮
- • 中陈郝瓷窑遗址考古新发现:唐代青瓷印证“北方瓷都”地位
- • 滕州北辛中学创新教学,AI教师助手助力作业批改效率提升70%
- • 峄城石榴搭乘中欧班列远渡重洋,年跨境销售额突破5亿元
- • 红色研学基地助力脱贫户就业:培训200名讲解员,月薪达4000元
- • 峄城农村厕所革命圆满完成:4.2万户家庭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,荣获省级表彰
- • 吉利科技集团枣庄换电站生产基地开工,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生态圈
- • “山亭村村通快递工程全覆盖,农产品出村时效提升4倍,助力乡村振兴”
- • 山亭冯卯豆腐宴:齐鲁乡土名吃的魅力与石磨豆浆的醇香
- • 薛城临港产业园签约百亿项目,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集群初现
- • 台儿庄古城运河灯会启幕:千盏非遗花灯点亮“江北水乡”
- • 台儿庄运河号子:国家级非遗传承百年技艺,老船工带徒续写历史华章
- • 台儿庄莲藕粉出口订单激增,年创汇突破5000万美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鲁南首个四季冰雪运动中心落户山亭,山亭区迎来滑雪场项目签约盛事
- • 台儿庄古城旅游热力升级:年游客量突破1500万,文旅综合收入超百亿
- • 薛城临城实验中学全面推行“走班制”,学生自选课程比例高达40%
- • 台儿庄夜游运河项目火爆,单日客流突破10万人次,再现水乡魅力
- • 山亭地瓜淀粉加工线投产,年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,助力3万农户增收
- • 中意联合考古队进驻中陈郝窑址,共探“北方瓷都”千年技艺之谜
- • 涛沟桥湿地生态移民安置:200户渔民转型生态管护员,月薪3500元,共建绿色家园
- • 薛城洛房泥塑走进校园,小学生亲手捏制“运河百态”
- • 千年古法焕新颜——“山亭冯卯镇土陶煨汤”技艺申遗成功
- • 枣庄山亭区地瓜产业园产值破亿,助力乡村振兴“金疙瘩”绽放光彩
- • 市中区永安镇“黑盖猪”荣膺国家地理标志,高端肉品直供沪杭市场引领消费新风尚
- • 古运河文化带修复工程竣工:明清码头复建,漕运主题游船启航,再现千年运河繁华
- • RCEP区域合作中心正式启用,签约日韩半导体项目15个,共筑区域经济新篇章
- • 枣庄中心城区新建5所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 新增普惠性学位1500个
- • 枣庄生态护林员岗位助力脱贫攻坚,2500名贫困群众年补助1.2万元
- • “共享护士”上门服务试点成功,手机预约输液、换药,服务卧床患者超千人
- • 台儿庄涧头集小学“运河童声合唱团”荣耀登国家大剧院舞台
- • 薛城沙沟镇“光伏+农业”项目并网,年发电量助力10万农户用电无忧
- • 滕州一中与新加坡华侨中学携手共建姊妹学校,开启国际交流新篇章
- • 峄城石榴胶原蛋白饮爆红网络,小红书笔记超10万篇,揭秘“种草”背后的魅力
- • 峄城石榴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:国家级案例的示范效应
- • 薛城临港产业园百亿锂电项目投产,年产能助力50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
- • 峄城古邵镇“运河糟鱼”直播带货破亿,老作坊扩建现代化生产线,传承与创新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
- • 全球首条钙钛矿光伏组件量产线落户枣庄高新区,年产值目标百亿再创新高
- • 滕州马铃薯博士工作站成立,攻克连作障碍技术难题,助力农业发展
- • 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荣膺“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”称号
- • 北辛文化遗址公园启动建设:穿越时空,重现7000年前史前聚落场景
- • 峄城农村供水提质工程竣工:30万村民共享“同源同质”自来水,幸福生活再升级
- • 山亭冯卯镇火樱桃开园祭:果农敬山神祈丰收,共庆丰收佳节
- • 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创建通过终期验收,绿色出行引领城市发展新风尚
- • 市中区光伏发电覆盖率突破90%,年减碳量达15万吨,绿色能源助力可持续发展
- • 山亭北庄镇太阳能路灯照亮村道,年省电费百万,绿色环保新篇章
- • 中航工业无人机研发基地签约,年产智能农用无人机5万架,助力农业现代化
- • 残疾人扶贫基地挂牌仪式举行:手工艺品制作岗位助力200人稳定就业
- • 冠世榴园旅游专线通车:七村联动,石榴飘香助力村民增收
- • 鲁班锁非遗工坊年产值破亿,创新“榫卯+”家具设计斩获德国红点奖
- • 台儿庄运河文化出海计划启动,非遗短视频登陆TikTok,传承千年文化走向世界
- • 全市科技创新成果丰硕,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实现双增长
- • 山亭区“长红枣胶原蛋白肽”项目投产,引领农产品加工新潮流,附加值提升10倍
- • 枣庄职业学院荣获省级“双高计划”建设单位称号,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
- • 智能制造产业园迎来工业机器人项目,20个创新项目落户助力产业升级
- • 枣庄扶贫驿站助力脱贫攻坚,实现贫困村全覆盖,带动就近就业超2万人
- • 枣庄美食工坊助力乡村振兴,残疾人就业超5000人
- • 薛城庞庄麦秸画传承人李秀华荣获“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”彰显民间艺术魅力
- • 山亭绿色建材产业园与中国建材集团签约,共筑零碳建筑示范项目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