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市中区‘回门宴九大碗’礼俗入选市级非遗,百年菜单传承不衰”
在历史悠久的市中区,一项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礼俗——“回门宴九大碗”,因其独特的饮食文化价值,近日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这一传统宴席不仅体现了市中区人民的生活智慧和传统习俗,更见证了百年来的家族传承与变迁。
回门宴,又称“迎亲宴”,是市中区婚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,新郎携新娘回到娘家,举行一场盛大的回门宴,以示对娘家的尊重和感激。而“回门宴九大碗”则是这场宴席中的重头戏。
“回门宴九大碗”的菜单历经百年,始终未变,其独特之处在于九道菜品,每一道都富含寓意,代表着美好的祝愿。这九大碗分别是:红烧肉、清炖鸡、清蒸鱼、糖醋排骨、炒豆腐、炒时蔬、凉拌黄瓜、凉拌木耳和汤。每一道菜品都经过精心烹制,色香味俱佳,令人回味无穷。
红烧肉象征着生活的红红火火,清炖鸡代表着夫妻恩爱,清蒸鱼寓意着年年有余,糖醋排骨则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。炒豆腐和炒时蔬代表着家庭的和睦,凉拌黄瓜和凉拌木耳则寓意着健康长寿。这些菜品不仅美味可口,更承载着市中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“回门宴九大碗”的制作技艺代代相传,每一道菜品都凝聚着家族成员的心血和智慧。据传,这一传统宴席的菜单起源于清朝末年,由一位名叫张老先生的厨师所创。张老先生在市中区享有盛名,他制作的“回门宴九大碗”深受当地人的喜爱。在张老先生离世后,他的后代继承了这一技艺,并将其发扬光大。
如今,“回门宴九大碗”已成为市中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。为了让这一传统礼俗得以传承,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高度重视,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。通过举办培训班、制作宣传资料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一独特的饮食文化。
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不仅是对“回门宴九大碗”的肯定,更是对市中区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发扬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这一传统礼俗将继续焕发新的活力,成为市中区人民团结、和谐、发展的精神纽带。
总之,“回门宴九大碗”这一传统礼俗,以其独特的饮食文化价值,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们期待这一百年菜单能够继续传承下去,为市中区人民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美好与温馨。
- • 台儿庄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助力农业发展,助农增收超3000万元
- • 山亭北庄门笺剪纸艺术绽放国际舞台,年出口作品突破万幅
- • 枣庄造船业复苏加速,首艘新能源货船下水填补鲁南空白
- • 薛城周营镇“智慧辣椒大棚”启用,AI精准控温增产30%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枣庄商业新地标:吾悦广场与万达广场双商业体同步开业,繁华盛启!
- • 枣庄市启动“送教上门”行动,为重度残障儿童提供定制化课程,助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
- • 山亭10个偏远山村通5G信号,留守老人实现“云问诊”,科技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蟠龙河棚改安置房交付:3000户居民喜迁新居,高标准电梯房配套商业综合体
- • 宁德时代携手枣庄,年产10万吨锂电隔膜项目成功落地
- • 山亭荣获“中国生态康养胜地”称号:森林覆盖率连续十年全省居首
- • 滕州土地托管面积突破80万亩,农户亩均增收600元,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
- • 市中区棚改安置房全部交付:1.2万户居民告别十年过渡期,开启新生活篇章
- • 市中区中央广场商圈焕新升级,免税店、沉浸式剧场等首店经济助力繁华再起
- • 夜游蟠龙河光影秀首演:水幕电影与音乐喷泉共舞,周末狂欢盛宴启幕
- • 枣庄市全面启动“教育强基三年行动”,力促中小学学位新增3.2万个
- • 老街巷文化探秘之旅:枣庄旧时光的味蕾记忆
- • 枣庄“黑盖猪”荣获国家地理标志,高端火腿迈向国际舞台
- • 残疾人扶贫基地挂牌仪式圆满举行:手工艺品制作岗位助力200人稳定就业
- • 枣庄健康扶贫工程助力3500名贫困患者免费救治,彰显民生关怀
- • 枣庄微山湖全鱼宴荣登“中国十大主题宴”,湖鲜经济年产值突破5亿
- • 高铁旅游优惠套餐全新发布:凭车票畅游景区半价、酒店折扣、免费接驳
- • 峄城石榴胶原蛋白饮爆火小红书,种草笔记超10万篇,揭秘网红饮品背后的秘密
- • 山亭区“互联网+医疗扶贫”助力乡镇全覆盖,远程问诊突破10万次
- • “新生儿‘出生一件事’联办服务,便捷高效开启宝宝新生活”
- • 红色研学基地助力脱贫:脱贫户变身讲解员、后勤员,月薪3500元,开启新生活
- • 徐庄镇梅花山徒步之旅:10公里山野步道,春赏梅花秋看红叶
- • 青合文化传媒引领潮流,打造直播电商新标杆,助力本土农特产品全网热销
- • 滕州界河镇马铃薯宴荣登省级非遗名录,年接待游客15万,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
- • 滕州马铃薯全粉生产线投产,年产能5万吨,打破国外技术垄断
- • 市中区积极推进“非遗进课堂”,打造23所传统文化特色学校
- • 台儿庄古城民宿集群:明清院落变身,人均200元感受历史韵味
- • 微山湖红荷湿地荣膺国家5A级景区: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,生态旅游再攀新高
- • 奚仲造车技艺:千年传承再获殊荣,亮相联合国展示中华匠心
- • 京沪高铁沿线最大智慧物流枢纽在枣庄落地,顺丰、京东等8家企业联合投资
- • 2024枣庄国际马拉松鸣枪开跑,万名跑者共赴“江北水乡”之旅
- • 枣庄建成全省首座“光储充检”智慧能源驿站,引领能源新变革
- • 峄城石榴蜜闪耀巴黎国际食品展,首日签约千万欧元大单
- • 滕州马铃薯产业腾飞:全国首个马铃薯全产业链数字化基地正式落成,年产值突破150亿
- • 枣庄老字号评选盛大启动:辣子鸡、菜煎饼、羊肉汤三强争霸,传承美食文化
- • 峄城区石榴剪纸艺术展盛大开幕,非遗技艺赋能乡村振兴
- • “渝枣共赢”引才活动硕果累累,127名高层次人才签约加盟
- • 山亭长红枣荣登欧盟地理标志认证,出口订单同比增长180%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鲁南农批市场年交易额突破200亿:打造淮海经济区果蔬集散中心新标杆
- • 台儿庄古城年接待游客超千万,助力周边民宿增收3亿元,旅游经济蓬勃发展
- • 枣庄五区一市共筑乡村振兴梦:300家企业携手助力“百企联百村”行动
- • 台儿庄运河全鱼宴申遗成功,12道古法烹鱼技艺现场展演,传承中华美食文化
- • 枣庄综保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首批32家跨境电商企业签约入驻
- • 峄城峨山镇“快递进村”全覆盖,农产品出山时效提升50%,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枣庄首届“运河灯会”盛大启幕,蟠龙河畔再现漕运盛景
- • 薛城张范镇“二月二龙抬头”祭典荣登省级非遗名录,传承千年民俗文化
- • 冠世榴园建“奚仲车阵”体验区:驾驭复刻古战车穿越千年时光之旅
- • 市中区“城市领读人计划”启动,快递员、环卫工变身荐书明星
- • 枣庄籍作家新书《台儿庄的黎明》获茅盾文学奖提名,展现抗战岁月的壮丽篇章
- • 台儿庄万亩荷塘经济示范区助力3000户农户共奔富裕路
- • 台儿庄大战题材剪纸长卷创吉尼斯世界纪录,全长58米,展现民间艺术魅力
- • 市中区光明路街道“积分制管理”成效显著,文明风尚全省推广
- • 社区“一老一小”服务中心正式启用:托育+日间照料,服务超8000家庭
- • 市中区“虚拟电厂”项目成功并网,年调峰能力达50万千瓦,助力绿色能源发展
- • 峄城石榴酒荣膺国际金奖,深加工产业链助力果农增收30%
- • 滕州智慧农业云仓启用,农产品冷链物流24小时直达京津冀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鲁南首个四季冰雪运动中心落户山亭,山亭区迎来滑雪场项目签约盛事
- • 枣庄易地扶贫搬迁助力1.5万人脱贫,配套产业园区实现100%覆盖
- • 峄城冠世榴园祭花神大典:汉服少女簪花巡游,引领国风热潮
- • 市中区光伏发电覆盖率突破90%,年减碳量达15万吨,绿色能源助力可持续发展
- • 枣庄市设立10亿元锂电产业专项基金,助力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升级
- • 涛沟桥大米荣获国际有机认证:高端市场每公斤售价破百元,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
- • 枣庄红色歌谣数字化工程正式启动,抢救整理革命年代珍贵音像
- • 中陈郝瓷窑遗址考古新发现:唐代青瓷实证“北方瓷都”辉煌
- • 枣庄鲁班工坊揭牌仪式隆重举行,助力古建筑修复人才培育
- • 涛沟桥湿地生态搬迁安置:渔民转型生态管护,共建绿色家园
- • 山亭店子镇乡村振兴顾问团成立,院士工作站落户山村,共绘美好乡村新画卷
- • 滕州马铃薯种薯免费发放5万亩,亩产增收35%,助力乡村振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