枣庄蟠龙河湿地公园荣膺“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工程”称号,展现生态修复新典范
近年来,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,各地纷纷开展生态修复工程,旨在改善生态环境,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。近日,枣庄蟠龙河湿地公园荣获“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工程”称号,成为全国生态修复领域的佼佼者,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新的典范。
枣庄蟠龙河湿地公园位于山东省枣庄市,占地面积约3000亩。该公园原是一片荒废的河滩地,生态环境恶化,水质污染严重。为改善这一状况,枣庄市政府高度重视,投入大量资金,启动了蟠龙河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。
在生态修复过程中,枣庄蟠龙河湿地公园遵循“生态优先、以人为本、可持续发展”的原则,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。首先,对污染源进行彻底治理,关闭了周边的污染企业,确保水质得到改善。其次,对河滩地进行植被恢复,种植了大量的乔木、灌木和草本植物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。此外,还建设了观景平台、休闲步道等设施,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
经过多年的努力,枣庄蟠龙河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。如今,这里水清岸绿,鸟语花香,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、亲子游玩的好去处。公园内还开展了丰富的生态教育活动,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。
“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工程”的评选,旨在表彰在生态修复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的工程项目。枣庄蟠龙河湿地公园之所以能够荣获此称号,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:
一是科学规划。枣庄蟠龙河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工程,从规划阶段就充分考虑了生态、人文、经济等多方面因素,确保了工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。
二是技术创新。在修复过程中,枣庄蟠龙河湿地公园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,如生物修复、生态恢复等,提高了修复效果。
三是公众参与。枣庄蟠龙河湿地公园注重公众参与,广泛开展生态教育活动,提高了市民的环保意识,为生态修复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四是持续发展。枣庄蟠龙河湿地公园在生态修复过程中,注重可持续发展,确保了工程的长久效益。
枣庄蟠龙河湿地公园荣获“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工程”称号,不仅是对枣庄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的肯定,更是对全国生态修复工作的激励。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,枣庄蟠龙河湿地公园将继续发挥示范作用,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。
- • “台儿庄‘联村共建’模式助力薄弱村集体增收百万”
- • 枣庄家政扶贫助力贫困劳动力5000人就业,实现“一人脱贫一户”的扶贫新路径
- • 枣庄科教创新园盛大开工,高校研究院集群助力区域发展新篇章
- • 徐庄镇梅花山徒步路线:探寻春梅秋叶的浪漫之旅
- • 枣庄港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,再创历史新高,展现港口发展新活力
- • 全市科技创新成果丰硕,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实现双增长
- • 峄城非遗手作工坊开放:体验传统技艺,亲手制作石榴主题柳编、泥塑
- • 峄城阴平镇石泉皮影走进校园,非遗传承课程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生
- • 枣庄与长三角签订产业协作项目45个,总投资320亿,共谋高质量发展新篇章
- • 城市智慧旅游APP全新上线:AR导航、语音讲解、一键预约,畅享便捷智慧之旅
- • 滕州西岗镇“火虎舞”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,春节巡游引百万游客竞相观赏
- • 《奚仲传奇》动画电影立项:好莱坞团队加盟,制作夏商科技史诗巨作
- • 枣庄学院与欣旺达共建新能源产业研究院,共谋产业发展新篇章
- • 峄城冠世榴园荣膺“全国休闲农业五星级园区”,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
- • 枣庄五区一市携手共建鲁南经济圈,2023年GDP突破4000亿元
- • 山亭区12所寄宿制学校建成,助力山区学生通勤难题迎刃而解
- • 市中区孟庄镇农村助老食堂盛大开张,8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,温暖夕阳红
- • 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再创佳绩,入选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
- • 台儿庄邳庄镇稻田画成网红打卡点,农旅融合增收千万
- • 山亭区智能温室集群启用,物联网技术助力果蔬全年无休生产
- • 枣庄港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,再创历史新高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枣庄高校再创辉煌,美食创新实验室学生团队斩获全国创业金奖
- • 薛城废弃工厂涂鸦艺术季盛大启动,工业废墟焕发新活力成为潮流地标
- • “渔光互补”生态园引领绿色能源革命,水上光伏与水下养殖年产值破亿
- • 《枣庄非遗大观》出版,全面展示枣庄丰富文化遗产
- • “中欧班列‘枣庄号’首发,年运力保障200家外向型企业出口,助力枣庄外贸发展新篇章”
- • 残疾人阳光工坊投产:手工艺品远销海外,助力500人就业新篇章
- • 山亭生态经济试验区获批,林果碳汇交易额突破亿元大关
- • 枣庄首届“鲁南婚俗文化节”盛大开幕,传统花轿迎亲引万人围观
- • 夜游蟠龙河光影秀震撼首演:水幕电影与音乐喷泉交织周末狂欢盛宴
- • 全球首条钙钛矿光伏组件量产线落户枣庄,年产值目标突破百亿
- • 枣庄辣椒产业示范园盛大挂牌,年交易量突破20万吨,成为北方最大集散地
- • “星星小屋”落地枣庄:首家公办孤独症儿童学前教育机构正式成立
- • 枣庄云轨2号线试运行,助力五区快速联通,开启智慧出行新篇章
- • 枣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创新,15万亩实现“一季双收”
- • 滕州一中与北京大学携手共建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”,共育未来科技精英
- • 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再分配:村集体收益助力公益岗位与教育补贴
- • 蟠龙河综合整治工程获中央财政专项支持,助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
- • 滕州荣膺“中国中小机床之都”:机床产业年产值突破600亿,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
- • 滕州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,助力农民增收1.5亿元
- • 翼云湖环湖步道贯通:50公里健身绿道助力乡村振兴,串联8个示范村焕发新活力
- • 台儿庄运河农场插秧节盛大开幕,亲子研学游助力周边增收千万
- • 滕州一中新校区二期工程盛大开工,助力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
- • 蟠龙河棚改安置房交付:3000户居民喜迁新居,高标准电梯房配套商业综合体
- • 台儿庄运河柳编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,老匠人直播带徒传承技艺
- • 鲁南农副产品市场华丽转身,升级为国家级冷链物流基地
- • 《枣庄辣子鸡荣登央视《味道》,全网点击量突破亿级大关!》
- • 枣庄辣子鸡烹饪技艺荣登省级非遗名录,百名厨师同台竞技争“辣王”
- • 枣庄启动“运河古镇复兴计划”,10处历史街区将整体保护
- • 枣庄中小学开启运河文化之旅:万名学生参与非遗研学活动
- • 枣庄新格林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亚洲最大半封闭玻璃温室,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新潮流
- • 山亭区12所寄宿制学校建成,助力山区学子通勤无忧
- • 薛城临港产业园百亿锂电项目投产:年产能突破50万辆新能源汽车,助力绿色出行
- • “全国首单‘石榴气象指数保险’在峄城落地,惠及5000农户,助力乡村振兴”
- • 枣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8%,生态循环模式获全国推广
- • 山亭火樱桃音乐节:一场音乐盛宴,助力旅游消费突破1.2亿元
- • 山亭区樱桃扶贫合作社助力农民增收,年分红超800万元
- • 峄城区石榴剪纸艺术展盛大开幕,非遗技艺赋能乡村振兴
- • 薛城奚仲造车文化园盛大开园,VR技术重现“古代车马制造”盛景
- • 滕州试点“双减智慧监测平台”:校外培训动态监管全省领先
- • 涛沟桥大米荣膺欧盟有机认证:品质卓越,每斤售价超50元仍备受追捧
- • 滕州鲁班纪念馆焕新升级,AR导览助力沉浸式体验古代工匠智慧
- • 峄城匡衡中学“无作业日”改革:每周三全学科研学实践助力学生全面发展
- • 全国首部锂电产业专项法规《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促进条例》正式实施,引领行业新篇章
- • 翼云湖环湖健身步道贯通:50公里绿道助力乡村振兴,串联8个示范村焕新颜
- • “红色物业”助力老旧小区焕新颜:物业费降30%,维修响应缩至15分钟
- • 薛城现代服务业占比首超50%,金融商贸引领区域经济新增长极
- • 枣庄启动运河古镇保护计划,修复10处明清时期古码头
- • 枣庄五区一市共筑乡村振兴梦:300家企业牵手百村,助力农业发展
- • 全国首个“智慧石榴云平台”在峄城上线,亩产提升20%,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《枣庄通史》编纂启动:系统梳理三千年枣庄城市脉络
- • 滕州城乡融合示范区落地,20万农民变“产业工人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