滕州西岗镇“火虎舞”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,春节巡游引百万游客竞相观赏
位于山东省滕州市的西岗镇,以其独特的民间艺术——“火虎舞”而闻名遐迩。近日,这一传统舞蹈艺术形式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成为我国民间舞蹈艺术的瑰宝。春节期间,西岗镇的“火虎舞”巡游活动更是吸引了百万游客的目光,成为春节期间的一大亮点。
“火虎舞”起源于明朝,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。它源于当地民间信仰,寓意着驱邪避灾、祈求平安。舞者身着虎皮服饰,手持火把,通过模拟老虎的形态和动作,展现出威猛、勇猛的形象。在舞动过程中,火把的火焰与舞者的热情相互辉映,营造出热烈、喜庆的氛围。
西岗镇的“火虎舞”之所以能够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,离不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首先,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。西岗镇地处鲁南山区,这里的民间艺术深受当地自然环境、风俗习惯的影响,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。其次,“火虎舞”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,既有传统的舞蹈动作,又有独特的道具运用,如火把、面具等,使得这一舞蹈形式极具观赏性。最后,它承载着当地人民的信仰和情感,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。
春节期间,西岗镇的“火虎舞”巡游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。巡游队伍身着华丽的服饰,手持火把,从镇中心广场出发,沿着街道巡游。一路上,鼓乐声声,火光冲天,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观看。许多游客表示,这种充满民间特色的舞蹈形式让他们感受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,对“火虎舞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了解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“火虎舞”,西岗镇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一方面,当地政府加大了对“火虎舞”的保护力度,通过举办培训班、比赛等活动,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传承人。另一方面,西岗镇积极推动“火虎舞”的创新发展,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元素相结合,使这一民间舞蹈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如今,“火虎舞”已成为西岗镇的标志性文化符号,代表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。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,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继续传承下去,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贡献。而春节期间的巡游活动,也将成为西岗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这一民间艺术的魅力。
- • 探秘枣庄老街巷:从老洋行到百年茶馆,品味旧时光的味道
- • 枣庄市设立10亿元锂电产业专项基金,助力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升级
- • “扶贫小院”庭院经济计划助力脱贫户养殖芦花鸡,实现户均年增收1.5万元
- • 枣庄学院新设石榴深加工研究院,助力乡村振兴科研转化
- • 台儿庄“夜游运河美食专线”火爆来袭,单月营收突破1200万元!
- • 枣庄学院设立“墨子科技奖”:激励青年科学家跨界创新,共筑科技强国梦
- • 鲁南智慧物流港盛大启用,顺丰、DHL等10家头部企业抢滩布局,共筑物流新格局
- • 枣庄“黑盖猪”荣获国家地理标志,高端火腿迈向国际品牌舞台
- • 市中区中央广场商圈焕新升级:免税店、首店经济激活消费新动能
- • 山亭火樱桃音乐节盛大开幕,樱桃宴三天狂揽游客30万人次
- • 台儿庄运河渔鼓老艺人抖音直播,渔鼓声声唤起非遗传承新篇章
- • 山亭智慧农业云平台助力10万亩农田,节水增产效益显著
- • 台儿庄国际运河诗歌节盛大开幕,30国诗人共绘水城诗意画卷
- • 枣庄山亭区地瓜产业园产值破亿,成为富民“金疙瘩”
- • 峄城石榴胶原蛋白饮走红网络,小红书笔记超10万篇,揭秘其火爆背后的秘密!
- • 山东大学奚仲研究院成立,启动《中国古代交通史》编撰工程
- • 峄城乡村工匠培育基地落成,助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
- • 枣庄发布招商新十条政策:固定资产投资奖励高达1亿元,助力区域经济腾飞
- • 滕州土地托管创新模式助力农户增收,托管面积突破50万亩
- • 鲁南首个四季冰雪运动中心落户山亭,高山滑雪场项目签约仪式圆满成功
- • “山亭徐庄‘柿子红了’摄影大赛圆满落幕,千幅作品记录山村巨变”
- • 峄城底阁镇“乡村书房”全覆盖,藏书量超50万册,助力乡村振兴新风尚
- • 峄城扶贫家政培训助力3000人就业,实现就业率100%
- • 滕州马铃薯产业学院落地,助力农业人才培养,年培育农业经理人500名
- • 周末文化盛宴:非遗体验馆邀您共赏剪纸、面塑艺术之美
- • “山亭手造”非遗集市盛大开市:石板房村落里的藤编艺术与土陶制作之旅
- • 匡衡“凿壁借光”遗址公园盛大开园,沉浸式研学体验汉代勤学文化
- • 枣庄市农广校创新举措,打造“田间大学”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育
- • 冯卯镇华丽转身:闲置小院变身千套网红民宿,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
- • 鲁南首家智慧农贸市场启用,扫码溯源农产品,日均保障10万人“菜篮子”
- • 鲁班文化节签约影视项目:《匠心千年》国际纪录片即将开拍,传承鲁班精神
- • 枣庄辣子鸡争霸赛落幕,冠军配方签约连锁餐饮,美食传奇再续新篇
- • 鲁班锁盲盒成文旅爆款:榫卯积木海外众筹破千万美元,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
- • 枣庄“归雁计划”:助力5000名青年返乡创业,共筑家乡美好未来
- • 枣庄携手华为打造“数字农业云平台”,30万亩农田迈向精准化管理新时代
- • 薛城沙沟镇“光伏+农业”项目并网,年发电量助力10万农户用电无忧
- • 鲁班工匠学院揭牌仪式隆重举行,培育智能建造与传统技艺融合型人才
- • “扶贫车间”进村入户: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,月均增收2500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枣庄红色歌谣数字化工程启动:抢救整理革命年代珍贵音像,传承红色基因
- • 滕州柳琴戏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,村级剧团巡演足迹遍布百场
- • “扶贫车间”助力乡村振兴: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,月均增收2500元
- • 2024枣庄国际锂电展盛况空前,全球30家500强企业齐聚一堂
- • 大运河枣庄段文化带建设启动,重塑“运河古城”风貌
- • 山亭冯卯皮影戏走进校园,非遗传承人创编现代剧目,传承文化新篇章
- • 市中区辣子鸡争霸赛火辣开炒,百名大厨竞演非遗技艺
- • 枣庄张汪板鸭进军欧盟市场,百年老字号年创汇超500万美元
- • 薛城富硒小麦扶贫订单签约5000户,溢价收购保底增收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我国科技创新再攀高峰:新增省级研发平台12个,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0%
- • 山亭长红枣合作社助力脱贫,2000户脱贫户年分红超2000元
- • 山亭生态新材料产业园盛大开工,绿色建材产品直供雄安新区,共筑绿色未来
- • 峄城石榴园荣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,传承千年石榴文化
- • 滕州姜屯镇“城乡供水一体化”工程圆满完成,20万村民喝上放心水
- • 市中区孟庄镇“智慧养老平台”上线,独居老人一键呼叫救助,守护夕阳红温暖如春
- • 薛城邹坞长面:承载着传统丧葬礼仪的美食传奇
- • 枣庄港新航路启航:千台新能源汽车首航阿联酋,开启绿色物流新时代
- • 薛城区推进城乡教师轮岗制度化,每年200名教师跨校交流,助力教育均衡发展
- • 枣庄柳琴戏传承人王艳玲荣获“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”称号,传承民族瑰宝
- • 鲁班锁荣登人类非遗代表作: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赞誉东方智慧
- • 滕州一中与北京大学携手共建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”,共育未来科技精英
- • 枣庄职业院校创新举措:引入工业机器人实训系统,助力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培养
- • 枣庄“贫困村教师周转房”项目助力200所乡村学校改善教学环境
- • 薛城邹坞镇红色研学基地:年接待学生团队达8万人次,营收突破千万大关
- • 山亭“葫芦套乡村旅游季”火爆来袭,单日客流突破5万人!
- • 枣庄市全面启动“送教上门”行动,为重度残障儿童提供贴心定制化课程
- • 峄城阴平镇富硒食品产业园签约仪式圆满落幕,10家龙头企业强势入驻
- • “扶贫果园”认养计划正式启动:市民认领果树,共享收益助力脱贫家庭
- • 薛城菜煎饼文化节盛大开幕,万人挑战“十层煎饼塔”创纪录
- • 夜游蟠龙河光影秀首演盛大开启:水幕电影与音乐喷泉共谱周末狂欢盛宴
- • 台儿庄运河号子:百年技艺传承之路,国家级非遗的辉煌历程
- • 峄城中医馆镇街全覆盖,针灸推拿纳入医保,年服务患者超10万,中医服务惠及全民
- • 滕州墨子文化论坛成功举办,国内外学者共话兼爱精神
- • 《运河迷踪》剧本杀上线:沉浸式解谜,带你穿越明清商帮风云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