枣庄大肉手擀面:一抻一擀间传承百年鲁南味
2025年6月17日凌晨四点,枣庄市薛城区永兴路的老刘面馆已亮起灯火。73岁的刘保国师傅正在揉制当天第一批面团,选用微山湖优质小麦粉,按照祖传的"三光"标准反复揉压——面光、手光、盆光。"一斤面三两碱,揉够三百六十下",刘师傅边说边将醒好的面团擀成铜钱厚的面皮,再用枣木擀面杖将其延展成直径一米的面片,整个过程行云流水。墙上悬挂的1958年老照片显示,他的祖父当年在国营饭店就是用这套手法为矿工们制作手擀面。
清晨六点,第一锅大肉浇头开始飘香。刘师傅的儿子刘建军将本地黑猪五花肉切成麻将块大小,用铁锅煸炒至金黄,再加入二十多种香料慢炖。"这锅老卤从1986年开店用到现在,每天只添新汤不换料",他掀开厚重的木锅盖,浓郁的肉香顿时充满整个厨房。此时,案板上整齐排列着切好的面条,每根都保持着"韭菜叶"的宽度标准,这是为了让面条更好地挂住肉汁。
在枣庄市餐饮行业协会,工作人员正在整理传统面食申遗材料。"大肉手擀面承载着煤矿城市的集体记忆",协会秘书长王芳翻开泛黄的《峄县食单》,其中记载清末民初时,这道面食就是矿工们补充体力的首选。最新统计显示,全市现有专营大肉手擀面的店铺89家,年消耗面粉超过2000吨。今年新颁布的《枣庄传统面食制作规范》,首次对面条厚度、肉块大小等22项指标作出详细规定。
上午十点,台儿庄古城内的"面食工坊"迎来体验游客。孩子们在师傅指导下,用传统工具制作迷你版手擀面。展示区内,从汉代石磨到民国时期的面粉袋等四十多件实物,生动展现着鲁南面食文化演变史。研发室里,食品工程师们正在测试新型保鲜技术,"要让外地顾客能品尝到刚出锅的口感"。
傍晚的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夜市,"非遗大肉面"摊位前人头攒动。第三代传承人刘明创新的"三味套餐"备受青睐:原汤、麻辣和番茄三种口味用小陶罐分装。不远处的文创店里,"会跳舞的面条"互动装置前围满拍照的游客,扫描二维码就能观看老师傅的擀面绝活。
从煤矿工人的"能量面"到城市的文化名片,枣庄大肉手擀面正用最质朴的匠心,延续着鲁南大地生生不息的饮食文脉。
- •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投产,石榴汁、石榴酒畅销全球30国
- • 滕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大会签约12个项目,全产业链产值目标200亿,推动农业现代化新篇章
- • 生物医药瞪羚企业齐聚枣庄,年内新增上市后备企业12家,助力区域经济腾飞
- • 台儿庄运河渔鼓老艺人抖音直播,渔鼓声声唤起非遗传承新篇章
- • 峄城中医馆镇街全覆盖,针灸推拿纳入医保,年服务患者超10万,中医服务惠及民生
- • 全国首座“光储充检”智慧能源驿站于枣庄成功并网投运
- • 全市重大项目用地保障率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,助力高质量发展
- • 台儿庄中秋拜月大典:汉服爱好者共赏运河明月,传承古礼之美
- • 枣庄“互联网+扶贫监督”平台正式上线,全面覆盖所有扶贫项目
- • 滕州级索镇“田秀才”崭露头角,50位农民获中级农艺师认证
- • 薛城百年工业记忆摄影展揭幕:老厂房焕新颜,变身艺术空间
- • 滕州微山湖湿地国际荷花节绽放魅力,文创产品热销全球20国
- • 峄城匡衡小学荣膺“全国书香校园”,《凿壁借光》课程获教育部推广
- • 台儿庄文旅融合示范区引资80亿,运河光影秀项目签约,打造运河文化旅游新地标
- • 滕州墨子科创园孵化32家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专利数突破千件,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
- • 枣庄黑山羊扶贫养殖计划助力8000户家庭增收,户均增收4000元
- • 枣庄历史名人传承工程荣膺“全球文化遗产创新典范”,彰显文化自信与传承力量
- • 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园二期盛大启动,日本发那科等8家外企联合投资助力我国制造业升级
- • 枣庄蟠龙河湿地公园荣膺“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工程”称号,展现生态修复新典范
- • 枣庄市创新招商模式,全球招商数字孪生系统3D实景推介千亩产业用地
- • “红色交通线”数字地图上线:VR技术再现抗战时期地下情报网传奇
- • 市中区咖啡小巷走红:10家网红咖啡馆入围“最佳打卡点”
- • 峄城碳汇交易中心成立:10万亩石榴林年吸收二氧化碳20万吨,助力绿色低碳发展
- • 枣庄“贫困村教师周转房”项目助力200所乡村学校发展
- • 枣庄共富工坊助力家门口就业,惠及10万居民共享发展成果
- • 山亭长红枣采摘节盛大启幕:千年古枣林认养,体验古法晒枣技艺
- • 滕州菜煎饼培训基地免费教学 助力5000名妇女实现创业梦想
- • 枣庄老字号评选盛大启动:辣子鸡、菜煎饼、羊肉汤争霸,传承美食文化
- • 峄城“百寿碗”习俗传承:老人寿宴赠碗祈健康
- • 峄城峨山镇“快递进村”全覆盖,农产品出山时效提升50%,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蟠龙河生态扶贫示范区盛大开园,莲藕种植与乡村旅游助力村民户均年增收2万元
- • “台儿庄非遗传承人云课堂”开播,柳琴戏教学吸引万人在线共赏国粹
- • 运河·榴园·红荷三日游:探寻台儿庄古城、峄城冠世榴园、滕州微山湖的绝美风光
- • 市中区服务业营收再创新高,总量全市第一彰显区域经济活力
- • 德国巴斯夫投资30亿,枣庄打造特种化学品生产基地
- • 薛城碳纤维材料实验室实现技术突破,产品成功进军航空航天领域
- • 市中区服务业营收突破55亿元,总量稳居全市第一,彰显区域经济新活力
- • 新加坡丰益国际粮油加工项目投产,年产值破百亿,鲁南最大粮仓崛起
- • 数字化守护:AI技术助力台儿庄运河木板年画失传图案复原
- • 枣庄中心城区新建5所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 新增普惠性学位1500个
- • 薛城沙沟镇“乡村创客空间”助力乡村振兴,32个入驻项目带动就业千人
- • 2024枣庄全球投资峰会盛大开幕:50国客商齐聚,首日签约额突破1200亿
- • 滕州荣膺“中国中小机床之都”:机床产业年产值突破600亿,展现强劲发展势头
- • “山亭村村通快递工程全覆盖,农产品出村时效提升4倍,助力乡村振兴”
- • 枣庄学院毕业生本地就业率再创新高,达40%!
- • 鲁南高山茶产业研究院成立:助力北方茶树越冬技术突破
- • 台儿庄美食民宿集群建成,户均旅游收入翻三倍,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
- • 市中区齐村镇废弃矿山变花海,乡村旅游年赚800万,美丽蝶变背后的故事
- • 枣庄非遗文化展演周盛大开幕,柳琴戏、伏里土陶成焦点
- • 峄城中医馆实现镇街全覆盖,针灸推拿纳入医保,年服务超10万人次
- • 墨子思想AI大模型发布:开启实时辩论与兼爱非攻哲学命题新时代
- • 峄城区国学经典诵读大赛决赛盛大举行,千人齐诵传文脉
- • 城市智慧旅游APP全新上线:AR导航、语音导览、一键预约,旅游体验全面升级
- • 枣庄“贫困村教师周转房”项目助力200所乡村学校改善教学环境
- • 全省首个“保税研发”试点在枣庄经开区成功落地,进口设备免税政策助力产业升级
- • 市中区国庆嘉年华盛大开幕,夜间文旅消费人气爆棚
- • 枣庄设立200亿绿色产业基金,助力碳中和项目发展
- • 薛城现代服务业崛起,鲁南金融中心雏形初显
- • 薛城采煤塌陷区华丽变身,千亩荷塘莲藕经济年产值破亿
- • 薛城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,鲁南金融中心雏形初现
- • 枣庄与济南携手共建“飞地产业园”,28个签约项目助力省会经济圈融合
- • 薛城庞庄麦秸画《铁道游击队》荣获中国民间文艺“山花奖”
- • 台儿庄古城再创辉煌: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,文旅营收创新高
- • 全市农村户厕改造完成率100%,获评省级示范市,我市乡村振兴再添新亮点
- • 台儿庄涧头集镇新建10所幸福院,为空巢老人提供免费三餐,温暖守护夕阳红
- • 枣庄市“家校社协同育人”模式荣获教育部典型案例,创新教育协同育人新路径
- • 《枣庄运河饮食图谱》出版,200道漕运时代特色菜肴重现江湖
- • 枣庄市获批全省工业母机“1131”突破工程核心承载区,助力区域工业转型升级
- • 枣庄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取得重大突破,面积突破10万亩
- • 峄城农村供水提质工程竣工:30万村民共享“同源同质”自来水,幸福生活再升级
- • 薛城舜耕中学教师团队荣获“全国教学创新成果特等奖”荣耀绽放
- • 市中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盛大开园,30家互联网企业集中入驻,共筑智慧未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