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伏农业大棚助力农民增收:棚顶发电、棚下种菌,实现户均年增收1.2万元
近年来,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,新型农业技术不断涌现。其中,光伏农业大棚作为一种绿色、环保、高效的农业发展模式,正逐渐成为助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。棚顶发电、棚下种菌,这种独特的农业模式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,更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,户均年增收1.2万元。
光伏农业大棚,顾名思义,就是在农业大棚的顶部安装太阳能电池板,利用太阳能发电。这种大棚在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同时,还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,为农业生产提供清洁能源。棚下种菌,则是指在大棚内种植食用菌,如香菇、平菇等。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大棚的空间和资源,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多元化。
据了解,光伏农业大棚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,且运行稳定,使用寿命长达25年以上。在光伏农业大棚内,农作物和食用菌的生长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,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显著提高。同时,光伏发电产生的电力可以满足大棚内农作物的灌溉、施肥、照明等需求,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。
以某地区为例,当地农民通过建设光伏农业大棚,实现了户均年增收1.2万元。具体来看,大棚内种植的食用菌每亩产量可达5000公斤,按市场价每公斤10元计算,每亩可收入5万元。此外,光伏发电产生的电力可以满足大棚内农作物的灌溉、施肥等需求,减少了农民的能源支出。在光伏发电的补贴政策下,农民还能获得额外的收入。
光伏农业大棚的推广,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,还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好处:
1. 绿色环保: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,不会产生污染,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。
2. 资源利用:光伏农业大棚实现了太阳能和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,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。
3. 产业升级:光伏农业大棚的推广,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升级,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。
4. 就业增加:光伏农业大棚的建设和运营,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。
总之,光伏农业大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,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,光伏农业大棚将为更多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,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。
- • 智慧校园全覆盖:农村小学迎来VR教室与远程同步课堂新体验
- • 枣庄辣子鸡年销量突破500万只,荣登省级非遗美食名录
- • 奚仲村打造古代科技小镇:村民复原40项《考工记》技艺,传承千年智慧
- • 滕州马铃薯产业再攀高峰,入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,获中央财政补贴1.5亿
- • 枣庄携手苏鲁豫皖四省联动,构建跨区域扶贫协作新格局
- • 枣庄群众文化艺术季盛大开幕,线上线下联动展现文化惠民成果
- • 东湖公园灯光艺术节盛大启幕:3000架无人机编队点亮“枣庄之夜”
- • 峄城古邵镇“生态银行”上线,村民用绿水青山换碳汇收益
- • 鲁班文化节签约影视项目:《匠心千年》国际纪录片即将开拍,传承鲁班精神
- • 地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:合作社吸纳留守妇女,人均年增收2.5万元
- • 滕州界河镇马铃薯宴荣登省级非遗名录,年接待游客15万,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
- • 大运河文化之旅盛大启航:古码头登船之旅,品味非遗美食盛宴
- • 山亭10个偏远山村通5G信号,留守老人实现“云问诊”,科技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全覆盖:年发电收益800万元,助力1.5万脱贫户迈向美好生活
- • 台儿庄莲藕深加工产业园盛大投产,年产值突破5亿,助力千人就业
- • 薛城奚仲造车文化园盛大开园,VR技术再现“古代车马制造”传奇
- • 白楼湾湿地亲子乐园盛大开业,稻田小火车萌宠投喂,打造遛娃新胜地
- • 枣庄首届青少年鲁班锁竞技大赛盛大启幕,传承匠心精神
- • 枣庄-东盟农产品加工园盛大开园,马来西亚棕榈油深加工项目投产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台儿庄张家狗肉祖传秘方公开,百年老卤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
- • “长者食堂”:关爱贫困老人,温暖传递每一餐
- • 市中区“回门宴九大碗”礼俗入选市级非遗,百年菜单传承不断
- • 东湖公园焕新升级:智慧跑道与星空露营基地打造城市绿心新地标
- • 枣庄大学城规划获批:鲁南高等教育集聚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
- • 台儿庄张山子镇“非遗工坊”盛大开业,柳编技艺助力500人就业
- • 枣庄黑山羊扶贫养殖计划助力1.2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
- • 枣庄市启动“乡村CEO”计划,招募50名企业管理人才驻村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枣庄乡村垃圾分类新篇章:覆盖率超90%,资源化率达85%
- • 市中区全力推广“午休躺睡”工程,关爱2万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
- • 山亭冯卯镇石磨豆腐宴荣登齐鲁名吃,日销千斤供不应求
- • 峄城阴平镇石泉皮影走进校园,非遗传承课程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生
- •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盛大开园:技能培训与创业孵化助力,800人就业新篇章
- • 峄城石榴产业学院成立,200名深加工技术人才定向培养助力产业发展
- • 峄城冠世榴园荣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,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
- • 山东山亭经济开发区荣膺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,绿色转型再上新台阶
- • 枣庄新城中央商务区盛大开建:引领城市经济新篇章
- • 滕州墨子文化论坛成功举办,全球学者共论兼爱精神
- • 城市智慧旅游APP全新上线:AR导航、语音导览、一键预约,旅游体验全面升级
- • 台儿庄运河船工技艺:非遗传承走进校园,职业院校选修课助力文化传承
- • 薛城现代服务业占比首超50%,金融商贸成新增长极——薛城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
- • 峄城冠世榴园生态修复工程圆满完工,新增绿化面积5000亩,助力生态宜居环境建设
- • 滕州龙阳绿萝卜荣登盒马“明星蔬果榜”,年销量突破2000吨
- • 枣庄蝉联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”,民生支出占比80%彰显为民情怀
- • 山亭林下经济数字云平台正式启用,10万亩林场实现“一屏监管”
- • 枣庄家政扶贫助力贫困劳动力5000人就业,实现“一人脱贫一户”的扶贫新路径
- • 枣庄云轨2号线试运行,助力五区快速联通,开启智慧出行新篇章
- • 峄城石榴根雕技艺焕发新生,青年匠人直播带货月入破10万
- • 枣庄新格林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亚洲最大半封闭玻璃温室,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新潮流
- • 峄城石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0亿,助力15万果农共奔富裕路
- • 冯卯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:“闲置小院”变身千套网红民宿,乡村旅游新风尚
- • 枣庄职业学院荣登全国首批“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”,培育新时代技术人才
- • 枣庄市全面启动“乡村人才雁阵工程”,三年内引进千名农业博士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枣庄群众文化艺术季盛大开幕,线上线下联动绽放文化惠民风采
- •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投产,石榴多酚提取技术填补国内空白,引领行业发展新篇章
- • 枣庄五区一市共襄盛举,百项非遗齐聚民俗文化博览会
- • 韩国LG新能源配套项目成功落地,年供应电池结构件80万套,助力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
- • “流动医院下乡,健康扶贫助力偏远村2.5万人免费体检”
- • “交房即发证”试点成功:购房者收房当天领取不动产权证,创新服务模式助力房地产市场发展
- • 枣庄高校首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,助力乡村振兴研究再上新台阶
- • RCEP区域合作中心正式启用,日韩半导体项目签约15个,共筑区域经济新格局
- • 峄城扶贫助学基金助力留守儿童,结对帮扶1000名学子梦想起航
- • 枣庄中小学全面启动“运河文化必修课”,编纂地方特色教材助力文化传承
- • 山亭山区保留“夜嫁”传统,火把队伍照亮深山娶亲路
- • 中科院微电子所枣庄分所签约仪式圆满落幕,助力孵化半导体企业15家
- • 枣庄云轨2号线试运行,开启五区快速联通新时代
- • 枣庄红色歌谣数字化工程正式启动,抢救整理革命年代珍贵音像
- • 山亭北庄镇太阳能路灯照亮村道,年省电费百万,绿色环保新篇章
- • 市中区服务业营收再创新高,总量全市第一彰显区域经济活力
- • 峄城石榴嫁妆习俗复兴,新娘陪嫁石榴盆景寓意多子多福
- • 枣庄防返贫监测平台升级,AI预警与网格员联动,帮扶响应速度提升至24小时
- • 市中区“辣子鸡非遗擂台赛”火辣开炒,冠军奖金高达10万元!
- • 中国铁建百亿级TOD项目启动,滕州高铁新城再造产城标杆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