枣庄新医药技术创新中心启用,10项科研成果实现本地转化,助力区域医药产业升级
近日,枣庄新医药技术创新中心正式启用,标志着枣庄市在医药科技创新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此次启用仪式的举行,不仅彰显了枣庄市对医药产业的高度重视,也预示着该市医药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
枣庄新医药技术创新中心位于枣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,总投资约1亿元。该中心以“创新驱动、产业升级”为宗旨,致力于打造集研发、转化、孵化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医药科技创新平台。
启用仪式上,枣庄市领导表示,新医药技术创新中心的建成启用,将为枣庄市医药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,推动医药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方向发展。同时,该中心还将为枣庄市医药产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,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据悉,枣庄新医药技术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,已成功引进10项科研成果,实现本地转化。这些成果涉及生物制药、化学制药、中药等领域,涵盖了心脑血管、肿瘤、糖尿病、神经系统等多个疾病领域。
其中,一项名为“新型抗肿瘤药物”的科研成果,已成功实现产业化生产。该药物具有高效、低毒、安全等特点,有望成为我国肿瘤治疗领域的新选择。另一项名为“中药现代化提取技术”的科研成果,则将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,提高了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。
此外,枣庄新医药技术创新中心还与多家知名医药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,共同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。例如,与某知名生物制药企业合作研发的抗病毒药物,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;与某中药企业合作的中药现代化提取项目,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
在成果转化方面,枣庄新医药技术创新中心采取了多种措施,确保科研成果能够快速、高效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。一是建立完善的成果转化机制,明确成果转化流程和责任;二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,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;三是设立成果转化基金,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。
枣庄新医药技术创新中心的启用,对于推动枣庄市医药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。一方面,它可以促进枣庄市医药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方向发展,提高产业竞争力;另一方面,它可以吸引更多医药企业和人才落户枣庄,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展望未来,枣庄新医药技术创新中心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,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实现本地转化。同时,枣庄市也将继续加大对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,努力将枣庄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医药产业基地。
总之,枣庄新医药技术创新中心的启用,标志着枣庄市医药产业迈上了新的征程。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,枣庄市医药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- • 滕州扶贫助学金发放2000万元,助力5000贫困学子圆梦未来
- • 枣庄设立200亿绿色产业基金,助力碳中和项目蓬勃发展
- • 枣庄招商大脑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,智能匹配全球5000家目标企业,助力区域经济腾飞
- • 滕州西岗镇荣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,化肥减量成效显著
- • 枣庄新城CBD金融中心封顶:八家省级银行区域总部落户,助力城市金融发展新篇章
- • 市中区光明路街道创新实践“积分制管理”,村民争当文明示范户
- • 薛城百年工业记忆摄影展揭幕:老厂房焕新颜,变身艺术空间
- • 市中区老旧厂区华丽转身,科创园助力培育30家瞪羚企业
- • 奚仲汽车文化节盛大开幕:老爷车展览与卡丁车赛道,潮玩青年聚集地
- • 枣庄中心城区新建5所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 新增普惠性学位1500个
- • 山亭徐庄镇“乡村复兴少年宫”启用,为23个山村儿童开启快乐成长新篇章
- • “渝枣共赢”引才活动圆满落幕,127名高层次人才签约助力区域发展
- • 市中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盛大启动,50家AI企业集中入驻,共筑智慧未来
- • “枣惠达”政策平台正式上线,企业申领奖补项目超百项助力产业发展
- • 薛城采煤塌陷区变身千亩荷塘,莲藕经济年产值破亿,绿色转型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
- • 台儿庄古城焕发活力,年游客量突破1500万,文旅综合收入超百亿
- • 台儿庄京杭智慧物流港盛大开港,年吞吐量预计突破500万吨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市中区“虚拟电厂”项目成功并网,年调峰能力达50万千瓦,助力能源结构优化
- • 枣庄职业学院荣膺全国首批“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”试点单位
- • 慢性病用药迎来重大利好:医保外药品报销比例提升至80%
- • 枣庄辣椒产业示范园挂牌,年交易量突破20万吨,成为北方最大集散地
- • 枣庄辣子鸡烹饪技艺荣登省级非遗名录,百名厨师齐聚一堂角逐“辣王”
- • 枣庄空气质量显著改善,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3天,再创十年最佳佳绩
- • 枣庄港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,创历史新高,展现港口发展新篇章
- • 滕州马铃薯指数:引领全国薯业价格风向标
- • 全市建成标准化卫生室1200个,打造“15分钟医疗圈”助力健康生活
- • 枣庄市发布“智慧农业三年行动方案”,全力打造30个数字农业示范园
- • 滕州墨子科创园孵化32家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专利数突破千件,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
- • 薛城奚仲造车文化园盛大开园,VR技术重现“古代车马制造”盛景
- • 台儿庄黄花牛肉面速食装热销电商平台,月销量突破10万盒
- • 枣庄鲁班工坊揭牌仪式圆满举行,助力古建筑修复人才培养
- • 山亭抱犊崮林场荣膺“中国最美生态林场”,碳汇交易收益助力村民共享绿色福祉
- • 《科圣墨子》央视首播,特效震撼还原古代战争器械
- • 公益性岗位助力毕业生就业:社工、协管员等岗位1000个待招贤才
- • 峄城中医馆镇街全覆盖,针灸推拿纳入医保,年服务患者超10万,中医服务惠及民生
- • 山亭区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建乡村振兴博士工作站,共谱农业发展新篇章
- • 全球首条钙钛矿光伏组件量产线落户枣庄高新区,引领光伏产业新篇章
- • 台儿庄古城焕发新活力:年游客量突破1500万,文旅综合收入超百亿
- • 枣庄柳琴戏绽放校园,入选“国家非遗进校园”示范项目,百校开课助力传承
- • “市中区‘回门宴九大碗’礼俗入选市级非遗,菜单百年未变,传承千年家宴文化”
- • 枣庄教育发展基金正式设立,首期募集资金1.2亿元助力校园建设
- • 滕州“墨子号”数字文创产品首发,区块链技术助力文化版权保护
- • 枣庄“乡村振兴合伙人”计划签约,引入社会资本20亿元,共筑美好乡村新篇章
- • 市中区“城市领读人计划”启动:快递员、环卫工成为荐书明星
- • 《66米长卷剪纸再现台儿庄大战,创纪录捐赠国家博物馆》
- • 白内障复明工程全覆盖:800名脱贫患者免费享受光明手术
- • 探寻山亭店子镇“长红枣酒”:古法酿造,百年陶坛蕴藏醇香
- • 鲁南首家社区老年大学启用,开启银发族学习新篇章
- • 台儿庄与苏北五市共建运河经济带,共筑跨省产业协作新典范
- • 山亭水泉镇冬至全羊宴盛大启幕,千人共享九大碗羊肉传统盛宴
- • 薛城锂电新材料产业园三期投产,全球首条固态电池生产线落地,引领新能源产业新篇章
- • 峄城阴平镇万亩生态小麦示范田建成,亩产创1300斤新高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枣庄“数字乡村大脑”上线,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
- • 南四湖流域水质改善工程荣膺全省标杆项目,绿色生态画卷徐徐展开
- • 枣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8%,生态循环模式获全国推广
- • 枣庄经开区强势崛起,跻身全国百强,亩均税收排名全省第三
- • 枣庄五区一市共筑乡村振兴梦:300家企业携手助力“百企联百村”行动
- • 滕州博物馆新展上线:青铜器特展揭秘古薛国千年文明
- • “滕州墨子文化国际论坛盛大开幕,中日韩学者共议和平思想当代价值”
- • 枣庄综保区再创佳绩,跨境电商年交易额突破200亿,跻身全国十强
- • 山亭孝道簸箕:手工艺复兴中的子女深情
- • 涛沟桥大米订单农业扶贫:高价包销助力脱贫户稻米收益翻两番
- • 薛城家政劳务品牌助力脱贫妇女,月薪6000元,成就美好未来
- • 运河岸线非遗市集常态化运营,月均交易额突破百万元,传承与创新共舞
- • 薛城周营镇红色民俗村魅力绽放,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万人次
- • 枣庄十五中科技创新团队在国际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斩获金奖,彰显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实力
- • 峄城吴林街道乡贤理事会助力矛盾化解,调解纠纷成效显著
- • 市中区发放教育扶贫卡,助力1.2万名低收入家庭学生圆梦未来
- • 全国首个科技小院在枣庄落地,助力农业技术转化实现新突破
- • 山亭冯卯皮影戏走进校园,非遗传承人创编现代剧目,传承文化新篇章
- • 滕州电商扶贫培训班助力300名贫困村主播带货超亿元
- • 2024年枣庄集中开工178个重点项目,总投资逾1500亿元,助力区域经济腾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