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市农村户厕改造完成率100%,我市荣获省级示范市称号
近年来,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将农村户厕改造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,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。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,截至目前,我市农村户厕改造完成率已达到100%,荣获省级示范市称号,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树立了榜样。
一、高位推动,强化组织领导
我市高度重视农村户厕改造工作,将其纳入市委、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,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农村户厕改造工作领导小组,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。同时,各地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,明确责任分工,形成了上下联动、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。
二、因地制宜,科学规划布局
我市在推进农村户厕改造过程中,充分考虑各地实际情况,坚持因地制宜、科学规划的原则。通过深入调研,了解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需求,结合地形地貌、水资源状况等因素,制定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户厕改造方案。
三、创新模式,提升改造质量
我市积极探索创新农村户厕改造模式,推广使用节水、环保、卫生的户厕产品,确保改造后的户厕既美观又实用。同时,注重提高改造质量,严格把好材料、施工、验收等各个环节,确保改造后的户厕达到预期效果。
四、强化宣传,营造良好氛围
我市充分利用广播、电视、报纸、网络等媒体,广泛宣传农村户厕改造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,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户厕改造工作的认识和支持。同时,开展“厕所革命”主题活动,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改造,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。
五、健全机制,巩固改造成果
我市建立健全农村户厕改造长效管理机制,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,确保改造后的户厕长期稳定运行。同时,加大对农村户厕的维护、管理和使用指导力度,确保改造成果得到巩固。
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,我市农村户厕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。目前,全市农村户厕改造完成率已达到100%,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,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。我市荣获省级示范市称号,是对我市农村户厕改造工作的充分肯定。
展望未来,我市将继续巩固农村户厕改造成果,以更高的标准、更实的举措,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,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。
- • 薛城现代服务业崛起,鲁南金融中心雏形初显
- • 枣庄实验中学荣膺“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”,红色基因融入日常教学铸就时代新人
- • 消费扶贫专馆销售额破2亿:200种农产品直供城区商超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枣庄国际陆港新开通中欧班列线路,年货运量实现65%的显著增长
- • 峄城职业中专携手韩国高校,共建半导体材料实验室,共育未来半导体产业人才
- • 滕州市机床产业集群产值突破300亿元 跻身全国中小机床制造基地前列
- • 《台儿庄大战英雄漫画出版:中日韩三国画家联合创作,铭记历史,传承精神》
- • 残疾人阳光工坊投产:手工艺品远销海外,助力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
- • 峄城石榴园荣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录,传承千年石榴文化
- • 枣庄职业学院荣登全国首批“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”名单,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
- • 中陈郝古瓷窑遗址博物馆盛大开馆:千年古窑技艺重现“北方瓷都”辉煌
- • 台儿庄运河泥塑传承人荣获国家级非遗认证,作品荣登故宫博物院收藏
- • 枣庄辣子鸡荣登山东非遗美食百强榜,传统美食魅力再展
- • 全球最大马铃薯全粉生产线投产:年产能20万吨,助力10万农户增收
- • 山亭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,首月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
- • 滕州职教中心产教融合成果显著,校企合作班就业率高达99%
- • 枣庄十大名小吃评选揭晓,辣子鸡、菜煎饼荣登榜首,美食盛宴再掀高潮
- • 跟着墨子游枣庄,探寻科圣文化地标之旅
- • 山亭水泉镇“火樱桃诗会”开赛,农民诗人作品结集出版,共绘乡村振兴美好画卷
- • 文化盛宴,非遗传承——周末免费体验馆带你领略剪纸、面塑魅力
- • 《台儿庄大战英雄漫画出版:中日韩三国画家联合创作,传承抗战精神》
- • 峄城底阁镇“乡村书房”全覆盖,藏书量超50万册,助力乡村振兴新风尚
- • 枣庄健康扶贫工程助力3500名贫困患者免费救治,彰显民生关怀
- • 枣庄建成全省首座“光储充检”智慧能源驿站,引领绿色出行新潮流
- • 滕州试点“5G+VR党史课堂”,红色教育沉浸式体验引关注
- • 台儿庄马兰屯镇新农人学院开班,助力电商人才培养,年培训2000名新农人
- • 枣庄携手华为打造“数字农业云平台”,30万亩农田迈向精准化管理新时代
- • 徐庄镇梅花山徒步路线:探寻春梅秋叶的浪漫之旅
- • “阴平镇乡村慢生活节:入住石头房民宿,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”
- • 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中心落户,助力300家制造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
- • 滕州一中新校区二期工程盛大开工,助力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
- • 山亭智慧农业云平台助力10万亩农田,节水增产效益显著
- • 枣庄学院科技小院:助力乡村振兴的“金钥匙”,入选新华社典型案例
- • 枣庄学院新校区落户薛城:规划容纳3万师生,助力地方教育发展
- • 比亚迪储能电池项目落户枣庄,年产能50GWh,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新篇章
- • 高铁旅游优惠套餐重磅来袭:凭车票畅游景区半价、酒店折扣、免费接驳
- • 滕州荆河街道新建5所公立幼儿园,助力破解“入园难”难题
- • 枣庄不动产登记迈入“智能秒批”时代,办理时效提速80%
- • 枣庄首家公办自闭症儿童幼儿园开园,填补特殊教育空白,为星星的孩子照亮希望之路
- • 市中区齐村砂陶复刻战国酒器,古法柴窑烧制技艺闪耀央视舞台
- • 峄城农村供水提质工程竣工:30万村民共享“同源同质”自来水,生活品质再提升
- • 台儿庄“中华春节文化主题园”盛大开园,沉浸式体验年味盛宴
- • 薛城陶庄镇农村污水处理站建设成效显著,河水水质提升至Ⅱ类标准
- • 滕州西岗镇“火虎舞”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,春节巡游引百万游客驻足观赏
- • 枣庄市创新举措,17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助力夏粮收购效率提升40%
- • RCEP区域合作中心正式启用,签约日韩半导体项目15个,共筑区域经济新篇章
- • “山亭徐庄柿子红了”摄影大赛圆满收官,千幅作品见证山村蝶变
- • 峄城石榴研究院成立,创新培育抗冻新品种助力亩产提升40%
- • 鲁南农批市场年交易额突破200亿:打造淮海经济区果蔬集散中心新标杆
- • 峄城石榴树下微课堂开课,非遗传承人携手孩子共塑美好未来
- • 我国科技创新再攀高峰:新增省级研发平台12个,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0%
- • 蟠龙河湿地公园荣膺“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工程”称号,绿色生态建设再获殊荣
- • 京沪名校牵手枣庄,共筑教育帮扶新篇章
- • “快递进村”工程成效显著:142个行政村日均派件量突破2万单
- • 农家乐蓬勃发展,全市突破3000家,年营收增长60%
- • 台儿庄“渔光互补”项目并网发电,水上发电水下养鱼年产值破亿,绿色能源与生态养殖的双赢之路
- • 枣庄市全面启动“乡村人才雁阵工程”,力争三年内引进千名农业博士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峄城中医馆实现镇街全覆盖,针灸推拿纳入医保,年服务超10万人次
- • “榴枣归乡”工程评选31个市级样板示范点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投产,石榴多酚提取技术填补国内空白,引领行业发展新篇章
- • 台儿庄荷叶茶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,订单量激增300%再创佳绩
- • 滕州“松枝鸟”非遗工坊开直播,年销30万只成网红伴手礼
- • 齐鲁制药枣庄生产基地投产:年产值达80亿,鲁南生物医药领域迎来新篇章
- • 鲁班文化园盛大开园迎客:木艺DIY、古建模型展,亲子研学必打卡
- • 台儿庄非遗扶贫街区盛大开街,运河号子、皮影戏艺人月收入突破5000元
- • 枣庄山亭区地瓜产业园产值破亿,成富民“金疙瘩”
- • “渔光互补”生态园引领绿色能源革命,水上光伏与水下养殖年产值破亿
- • 山亭“孝道簸箕”申遗成功,非遗匠人打造镶银丝传家宝
- • 台儿庄古城焕新颜:明清古码头修复,打造“活态运河文化体验带”
- • 枣庄辣椒深加工产业园投产,年出口额突破5亿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枣庄农村地区光伏发电全覆盖,清洁能源推广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古运河文化带修复工程竣工:明清码头复建,漕运主题游船启航,再现千年运河繁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