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亭冯卯镇非遗工坊助力留守妇女,月增收3000元
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,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璀璨的明珠,闪耀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。近年来,各地纷纷将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相结合,以非遗工坊为载体,带动就业,助力乡村振兴。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,一家非遗工坊的成立,不仅让当地留守妇女找到了新的生活出路,更是让她们的月收入达到了3000元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冯卯镇非遗工坊成立于2019年,以当地特色非遗项目——山亭剪纸为抓手,吸纳了数十名留守妇女参与其中。山亭剪纸作为我国剪纸艺术的瑰宝,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。工坊负责人李女士表示:“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,让山亭剪纸这一非遗文化得到传承,同时为留守妇女提供就业机会,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能增收。”
在工坊内,留守妇女们分工合作,有的负责剪纸设计,有的负责剪纸制作,还有的负责包装销售。她们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,也实现了自我价值。工坊为留守妇女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,让她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据了解,工坊的剪纸作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地,甚至远销海外。产品种类丰富,包括剪纸画、剪纸挂件、剪纸摆件等。在市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,工坊的订单络绎不绝,为留守妇女带来了丰厚的收入。
“以前在家里照顾孩子、做家务,每个月的收入只有几百块钱。自从加入非遗工坊后,我每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,生活条件明显改善。”一位名叫王大姐的留守妇女感慨地说。她表示,现在不仅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,还能照顾到家庭,实现了家庭与事业的平衡。
冯卯镇非遗工坊的成功,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。山亭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将继续加大对非遗工坊的扶持力度,鼓励更多非遗项目走进农村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。”
非遗工坊的兴起,不仅为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,还让非遗文化得到了传承与发展。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,非遗工坊将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冯卯镇非遗工坊将带动更多留守妇女走上致富之路,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。
总之,山亭冯卯镇非遗工坊的成立,为留守妇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,让她们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,实现了自我价值。这一举措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们期待更多非遗工坊的涌现,让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光彩。
- • 枣庄学院成立运河文化研究院,打造区域文化研究高地
- • “山亭手造”非遗集市盛大开市:石板房村落里的藤编艺术与土陶制作之旅
- • 枣庄山亭区地瓜产业园产值破亿,助力乡村振兴的“金疙瘩”
- • 滕州墨子攻守棋擂台赛盛大开幕,传统智力游戏引千人围观
- • 中陈郝古瓷窑遗址博物馆开馆:千年窑火技艺重现唐代“北方瓷都”
- • 山亭火樱桃果酒登陆纽约高端超市,500毫升售价30美元,引领健康饮品新潮流
- • 全市村级数字服务站全覆盖,政务服务迈向“一网通办”
- • 薛城樱花大道荣膺全国最美街道,游客量同比增长60%,魅力绽放引众人瞩目
- • “扶贫果园”认购计划正式启动:市民认养果树,共享收益助力脱贫家庭
- • 涛沟桥大米荣获国际有机认证:高端市场每公斤售价破百元,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
- • 山亭冯卯镇“火樱桃采摘祭”盛大开幕,果农戴面具跳丰收傩舞
- • 台儿庄邳庄镇稻田画成网红打卡点,农旅融合增收千万
- • “投资枣庄”全球推介会盛况空前,深圳签约大湾区企业46家
- • “零碳园区”标准全省首发,新入驻企业享碳排放配额新政策
- • “石榴红了”音乐节盛大开幕:30万乐迷狂欢,消费额突破3亿元
- • 枣庄市大力推广“生物防控+有机肥”模式,绿色食品认证产品增至200个
- • 滕州土地托管助力农户增收,托管面积突破50万亩,亩均增收达500元
- • 医疗兜底与一站式结算:助力脱贫人口住院自费比例降至3%以下
- • 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荣膺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,引领绿色化工发展新篇章
- • 台儿庄古城二期引资60亿,复星文旅打造“运河文化元宇宙体验区”:历史与现代的交融盛宴
- • 荀子文化园荣膺省级社科基地,倾力打造《劝学》主题实景话剧,传承荀子文化精髓
- • 枣庄黑盖猪荣膺国家地理标志,高端火腿品质媲美西班牙伊比利亚
- • 枣庄高标准农田建设再创佳绩,粮食总产增幅连续三年全省第一
- • 枣庄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,助力20万农户年均增收万元
- • 峄城职业中专携手韩国高校,共育半导体材料技术专业人才
- • 地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:合作社吸纳留守妇女,人均年增收2.5万元
- • 薛城区创新“送教上门”服务,为重度残疾儿童铺就希望之路
- • 台儿庄泥沟镇渔民开船节盛大启航,百年渔船鸣笛祭水神,传承千年渔文化
- • 枣庄空气质量显著改善,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3天,创十年最佳佳绩
- • 德国巴斯夫投资30亿,枣庄打造特种化学品生产基地
- • 枣庄扶贫驿站助力行政村全覆盖,日均服务贫困群众5000人次
- • 枣庄新格林现代农业园建成亚洲最大半封闭玻璃温室,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新潮流
- • 山亭冯卯皮影戏演绎冬奥风采,非遗艺术走进鸟巢绽放光彩
- • 峄城石榴文化节盛大开幕,签约非遗文创项目20个,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
- • “市中区‘回门宴九大碗’礼俗入选市级非遗,菜单百年未变,传承千年家宴文化”
- • 滕州微山湖湿地国际荷花节绽放魅力,文创产品热销全球20国
- • 滕州墨子文化论坛成功举办,全球学者共论兼爱精神
- • 台儿庄荣膺“世界运河历史文化研究基地”,填补江北运河历史文化研究空白
- • 薛城社工部创新举措,打造“15分钟便民服务圈”惠及30万居民
- • 枣庄学院新校区落户薛城:规划容纳3万师生,助力地方教育发展
- • 山亭徐庄镇“乡村复兴少年宫”启用,为23个山村儿童开启快乐成长新篇章
- • 枣庄辣子鸡制作技艺荣获国家级非遗认证,年产值突破15亿元,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
- • 全市新兴产业蓬勃发展,招商引资助力就业新增长
- • 山亭“火樱桃”深加工基地投产,果酱、果干年销亿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百名“少年鲁班”选拔启动,获奖者直通国家级技能大赛,培育未来工匠之星
- • 峄城中医馆镇街全覆盖,针灸推拿纳入医保,年服务患者超10万,中医服务惠及民生
- • 薛城百年工业记忆摄影展揭幕:老厂房变身艺术空间,传承历史与创新交融
- • 《枣庄非遗大观》出版,全面展示枣庄丰富文化遗产
- • 峄城中医馆镇街全覆盖,针灸推拿纳入医保,年服务患者超10万,中医服务惠及全民
- • 枣庄山亭区地瓜产业园产值破亿,成富民“金疙瘩”
- • 枣庄薛城冬枣地理标志获批,电商直播助力日销万单,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山亭长红枣出口量全国第一:胶原蛋白肽生产线投产,助力产业升级,附加值提升20倍
- • 山亭区远程医疗扶贫助力贫困群众看病零距离
- • 《枣庄通史》编纂启动:系统梳理三千年枣庄城市脉络
- • RCEP区域合作中心启用,日韩半导体项目签约15个,共筑区域经济新格局
- • 山亭生态经济试验区获批,林果碳汇交易额破亿元,绿色经济再创佳绩
- • 枣庄健康扶贫工程助力3500名贫困患者免费救治,彰显民生关怀
- • 市中区“文化驿站”:覆盖全域,让文化触手可及
- • 枣庄首条云巴线路规划公示:智慧交通助力城市升级,连接老城区与高铁站,智能无人驾驶站点亮相
- • 公益性岗位助力毕业生就业:社工、协管员等岗位1000个待招贤才
- • 峄城石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揭晓,非遗IP化身潮玩手办引领潮流文化新风尚
- • 南四湖流域水质改善工程荣膺全省标杆项目,绿色生态画卷徐徐展开
- • 枣庄市全面启动“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”,力争三年内培育百名领军校长
- • 山亭区12所寄宿制学校建成,助力山区学生通勤难题迎刃而解
- • 全球首条钙钛矿光伏组件量产线落户枣庄高新区,年产值目标百亿,绿色能源产业再添新动力
- • 枣庄学院成立鲁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,《枣庄方言志》首部面世
- • “雨露计划”升级扩面:中高职学生补贴增至5000元/年,惠及2000名学子
- • 正威集团投资150亿,枣庄铜基新材料基地奠基,共筑新材料产业新篇章
- • 滕州扶贫助学金累计发放2000万元,助力5000贫困学子圆梦未来
- • 滕州马铃薯文化节签约订单20亿元,助力打造“中国薯都”IP
- • “山亭火樱桃”:创新“直播带货+冷链直送”模式,助力农业增收,年销售额突破5亿
- • 全国首条石榴光合色素提取线投产:打破日韩垄断,年产值超5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