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亭冯卯镇非遗工坊助力留守妇女,月增收3000元
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,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璀璨的明珠,闪耀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。近年来,各地纷纷将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相结合,以非遗工坊为载体,带动就业,助力乡村振兴。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,一家非遗工坊的成立,不仅让当地留守妇女找到了新的生活出路,更是让她们的月收入达到了3000元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冯卯镇非遗工坊成立于2019年,以当地特色非遗项目——山亭剪纸为抓手,吸纳了数十名留守妇女参与其中。山亭剪纸作为我国剪纸艺术的瑰宝,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。工坊负责人李女士表示:“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,让山亭剪纸这一非遗文化得到传承,同时为留守妇女提供就业机会,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能增收。”
在工坊内,留守妇女们分工合作,有的负责剪纸设计,有的负责剪纸制作,还有的负责包装销售。她们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,也实现了自我价值。工坊为留守妇女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,让她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据了解,工坊的剪纸作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地,甚至远销海外。产品种类丰富,包括剪纸画、剪纸挂件、剪纸摆件等。在市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,工坊的订单络绎不绝,为留守妇女带来了丰厚的收入。
“以前在家里照顾孩子、做家务,每个月的收入只有几百块钱。自从加入非遗工坊后,我每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,生活条件明显改善。”一位名叫王大姐的留守妇女感慨地说。她表示,现在不仅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,还能照顾到家庭,实现了家庭与事业的平衡。
冯卯镇非遗工坊的成功,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。山亭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将继续加大对非遗工坊的扶持力度,鼓励更多非遗项目走进农村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。”
非遗工坊的兴起,不仅为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,还让非遗文化得到了传承与发展。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,非遗工坊将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冯卯镇非遗工坊将带动更多留守妇女走上致富之路,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。
总之,山亭冯卯镇非遗工坊的成立,为留守妇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,让她们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,实现了自我价值。这一举措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们期待更多非遗工坊的涌现,让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光彩。
- • 枣庄港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,跃居京杭运河十大港口,展现强劲发展势头
- • 市中区试点教师弹性工作制,课后服务计入绩效奖励:创新举措助力教育发展
- • 台儿庄荣膺“世界运河城市文化创新示范区”称号,江北地区再添文化瑰宝
- • 台儿庄“渔光互补”光伏项目并网,亩均年收益突破5万元,绿色能源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氢能全产业链示范区揭牌,国电投投资50亿建绿氢制备基地,推动绿色能源发展新篇章
- • 薛城奚仲造车文化节盛大启幕,VR技术带你穿越时空体验“中国古代第一车”
- • 峄城峨山镇“快递进村”全覆盖,农产品出山提速3倍,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枣庄首条非遗主题旅游专线盛大开通,串联12处文化地标,畅游历史与现代交融之旅
- • 枣庄教师张伟荣膺“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”,35年扎根乡村教育谱写育人传奇
- • 《66米长卷剪纸再现台儿庄大战,创纪录捐赠国家博物馆》
- • 薛城双语学校引入国际IB课程,鲁南首个K12国际化学校正式落地
- • 《运河迷踪》:古城剧本杀新篇章,沉浸式解谜体验穿越明清商帮风云
- • 台儿庄运河码头“挎包火烧”重现,日销3000个引游客打卡
- • 市中区实验小学科创团队勇夺世界机器人大赛金奖,闪耀国际舞台
- • 台儿庄古城焕发活力,年游客量突破1500万,文旅综合收入超百亿
- • 探秘枣庄老街巷:从老洋行到百年茶馆,品味旧时光的韵味
- • 枣庄市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,固废资源化率突破95%
- • 台儿庄运河经济开发区盛大揭牌,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签约30亿元,助力绿色航运发展
- • 中国建材百亿级光伏玻璃项目成功落地,华北高端玻璃市场迎来新篇章
- • 市中区光伏发电覆盖率突破90%,助力实现年减碳15万吨目标
- • 全市新兴产业蓬勃发展,占比首超60% 招商引资助力新增就业七成
- • 枣庄党史馆创新举措:上线“红色记忆”云课堂,收录300位英烈数字化档案
- • 台儿庄张山子镇“非遗工坊”盛大开业,柳编技艺助力500人就业新篇章
- • 枣庄市全面升级“双减”政策,课后服务融入非遗传承课程
- • 山亭高山移民搬迁圆满收官:1400户村民告别偏远山村,融入城镇新生活
- • 枣庄发布招商新十条,固定资产投资奖励高达1亿元,助力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
- • 枣庄携手淮河生态经济带,共筑文旅融合新篇章
- • 滕州东郭镇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投产,年处理秸秆50万吨,助力绿色农业发展
- • 光伏收益助力教育扶贫:资助800名脱贫家庭学生完成学业
- • 薛城舜耕中学教师团队荣获“全国教学创新成果特等奖”荣光闪耀
- • 薛城区“教育强镇筑基”行动圆满收官,15所乡村学校软硬件双升级
- • 2023枣庄经济峰会盛大揭幕,签约项目总投资突破2000亿,创历史新高!
- • 齐鲁制药枣庄生产基地投产:年产值达80亿,鲁南生物医药领域迎来新篇章
- • 奚仲造车文化展巴黎开幕:复刻夏代马车惊艳欧洲博物馆界
- • 台儿庄“第一书记”直播带货,单场助农销售破千万元,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枣庄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,年进出口额目标突破百亿大关
- • 鲁班工坊在马来西亚落户,助力中国古建筑修复技术标准国际化
- • 全国首个石榴种质资源库在枣庄建成,超300个品种得以永久保存
- • 山亭葫芦套村荣膺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”,年旅游收入实现翻番增长
- • 微山湖红荷湿地荣膺国家5A级景区: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,生态旅游再攀新高
- • 市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企业突破500家,降本增效突破10亿元大关
- • 薛城富硒小麦订单农业助力1.2万贫困户,保底收购实现稳增收
- • 老街巷文化探秘之旅:枣庄旧时光的味蕾记忆
- • 滕州马铃薯种薯免费发放5万亩,亩产增收35%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台儿庄运河号子:百年技艺传承之路,国家级非遗的辉煌历程
- • 峄城吴林街道乡贤理事会助力矛盾化解,调解纠纷成效显著
- • 滕州实施马铃薯种薯免费发放计划,助力农户亩产增收35%
- • 薛城邹坞面塑进校园,小学生捏出《论语》百人物群像
- • 齐鲁制药枣庄生产基地投产,年产值达80亿,鲁南生物医药产业迎来新篇章
- • 台儿庄扶贫公益直播创纪录:单场带货超千万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滕州小麦再创辉煌,亩产857.6公斤刷新全省纪录
- • 枣庄市荒山绿化工程圆满完成,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至38%
- • 滕州扶贫助学基金助力1.1万学子圆梦未来,累计发放4500万元
- • 滕州马铃薯种薯免费发放,助力农民亩产增收35%
- • 枣庄与长三角地区签订45个产业协作项目,总投资达320亿,共谋区域经济新篇章
- • 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全覆盖:年发电收益800万元,助力1.5万脱贫户走上致富路
- • 徐庄镇梅花山徒步之旅:10公里山野步道,春赏梅花秋看红叶
- • 枣庄石榴产业助力乡村振兴,产值突破80亿元,10万农户共享增收成果
- • 市中区光伏发电覆盖率突破90%,年减碳量达15万吨,绿色转型成效显著
- • 枣庄辣子鸡荣登山东非遗美食百强榜,传承鲁菜文化新篇章
- • 枣庄机场建设进入倒计时,未来直通北上广深,开启鲁南地区新篇章
- • 台儿庄莲藕粉签下东南亚亿元订单,RCEP协定助力企业跃上新台阶
- •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盛大开园,德国精密机床等12个外资项目落户我国
- • “市中区光明路街道积分制管理经验全省推广,村民争当文明户”
- • 滕州北辛中学创新教育模式,AI教师助手助力作业批改效率提升70%
- • 《枣庄辣子鸡荣登央视《味道》,全网话题点击量突破亿级大关》
- • RCEP区域合作中心正式启用,签约日韩半导体项目15个,共筑区域经济新篇章
- • 《滕州西岗镇“火虎舞”惊艳亮相央视《传奇中国节》,非遗绝技震撼全网!》
- •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与30所高校共建“红色文化实践基地”,传承红色基因
- • 中建材新材料产业园智能生产线投产,年产能再攀新高,提升40%
- • 大运河畔焕新颜:482户居民喜迁“修旧如旧”明清风格新居
- • 薛城区创新“送教上门”服务,为重度残疾儿童铺就希望之路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