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城洛房泥塑走进校园,小学生亲手捏制“运河百态”
在美丽的运河之畔,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——薛城,近年来兴起了一股独特的文化热潮。这股热潮不仅让古老的洛房泥塑焕发出新的生机,更让这项传统技艺走进了校园,成为了小学生们学习与传承的重要课程。近日,薛城洛房泥塑走进校园,小学生们亲手捏制“运河百态”,让这一民间艺术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。
洛房泥塑,又称薛城泥塑,是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洛房村的一项传统民间艺术。它源于宋代,距今已有千年历史。洛房泥塑以黄河泥为原料,通过捏、塑、刻、染等工艺,塑造出各种生动形象的艺术品。这些作品既有神话传说、民间故事,也有运河风光、日常生活场景,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。
为了让小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民间艺术,薛城区教育局联合洛房泥塑传承人,将洛房泥塑引入校园。在老师的指导下,小学生们开始了他们的“运河百态”捏制之旅。
课堂上,传承人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洛房泥塑的历史、制作工艺以及艺术特点。随后,学生们在传承人的带领下,亲手尝试捏制泥塑。他们从简单的动物、人物开始,逐渐学会了如何塑造运河风光、民间故事等复杂场景。
在捏制过程中,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,将运河的美丽风光、民间故事中的英雄人物、日常生活场景等融入泥塑作品中。他们捏出了形态各异的船只,仿佛能听到运河的波涛声;他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,仿佛能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生动情节;他们还捏出了运河两岸的风景,仿佛能领略到运河的壮丽景色。
经过一番努力,小学生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“运河百态”泥塑作品。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创意和才华,更传承了洛房泥塑这一民间艺术。在展示环节,学生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,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。
薛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洛房泥塑引入校园,旨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喜爱这一民间艺术,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。同时,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,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。
此次“薛城洛房泥塑走进校园”活动,不仅让小学生们亲身体验了洛房泥塑的魅力,还让他们在捏制过程中学会了尊重传统、传承文化。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,这些孩子们将成为洛房泥塑的传承者,将这一民间艺术发扬光大。
运河之畔,洛房泥塑焕发出新的生机。薛城洛房泥塑走进校园,小学生们亲手捏制“运河百态”,让这一民间艺术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洛房泥塑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。
- • 全市村级数字服务站建设成效显著,政务服务迈向“一网通办”
- • 薛城区试点“智慧警务”,重大案件破案率提升至98%
- • 薛城临港产业园百亿锂电项目投产: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,年产能突破50万辆
- •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盛大投产,年消化10万吨鲜果助力创汇超5亿
- • 吉利极电电池回收利用项目落户枣庄,年处理能力达10万吨,助力绿色循环经济
- • 台儿庄渔民传承“船棺水葬”习俗,生态殡葬模式获省级推广
- • 匡衡勤学精神传承,公益图书馆24小时免费开放,点亮知识之光
- • 匡衡图书馆24小时开放,数字古籍激活经典阅读热潮
- • 枣庄市“家校社协同育人”模式荣获教育部典型案例,创新教育协同育人新路径
- • 滕州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心投产,亩产提升20%,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
- • “山亭人家”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:20类农产品统一标准,助力出口市场拓展
- • 市南工业区华丽转身:旧厂房变身生态科技城,孵化器助力科创企业蓬勃发展
- • 全市建成标准化卫生室1200个,打造“15分钟医疗圈”助力健康生活
- • 枣庄辣子鸡烹饪技艺荣登省级非遗名录,百名厨师齐聚一堂角逐“辣王”
- • 中兴煤矿遗址焕新颜:百年井架变身文创产业园,数字艺术展览添彩历史底蕴
- • 薛城区社区流动图书馆进小区,文化服务送到家门口
- • “高山移民搬迁工程圆满收官:1400户村民喜迁新居,配套就业培训助力生活新篇章”
- • 台儿庄古城携手“旅游扶贫联盟”成立,助力脱贫村农产品销售年订单突破3000万元
- • 峄城底阁镇“乡村书房”全覆盖,打造书香乡村新风尚
- • 山亭区乡村教师李华荣膺“全国最美教师”,28年坚守山区教育一线
- • “伏里土陶生肖盲盒热销,传统工艺引领年轻消费新潮流”
- • 枣庄港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,创历史新高,展现港口发展新篇章
- • 滕州马铃薯产业升级,精深加工产品占据全国市场份额30%
- • 山亭山区坚守“夜嫁”传统,火把队伍照亮深山娶亲路
- • “山亭生态文化智库成立,专家共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”
- • 薛城塌陷区变身生态渔业基地:万亩光伏板下的绿色奇迹
- • 滕州西岗镇绿色发展再升级:化肥减量30%,引领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
- • 枣庄石榴产业助力乡村振兴,产值突破80亿元,10万农户共享增收成果
- • 枣庄“乡村记忆工程”助力保护50处传统村落,传承历史文脉
- • 枣庄柳琴戏传承人王艳玲荣获“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”称号,传承千年戏曲艺术
- • “全区推广‘社区微业’模式:打造3000个家门口灵活就业岗位,助力居民增收”
- • 邻里互助养老扶贫试点:低龄健康老人助力失能脱贫,政府补贴助力社会和谐
- • 市中区实验小学科创团队勇夺世界机器人大赛金奖,彰显中国教育创新风采
- • 枣庄首届“运河灯会”璀璨点亮蟠龙河,万盏花灯再现漕运繁华盛景
- • 枣庄黑山羊扶贫养殖计划助力8000户家庭增收,户均增收4000元
- • 枣庄首届运河非遗美食节成功举办,带动消费超2000万元
- • 枣庄职业学院携手宁德时代共建“锂电工匠学院”,定向培养千名技工助力产业发展
- •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盛大开园:30处明清遗址重现昔日辉煌
- • 枣庄“光明扶贫行动”:千名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
- • 峄城区石榴剪纸艺术展盛大开展,非遗技艺赋能乡村振兴
- • 台儿庄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建成,亩均增收3000元,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
- • 台儿庄乡村复兴少年宫助力,实现39个行政村全覆盖,共筑乡村美好未来
- • 枣庄黑山羊扶贫养殖计划助力1.2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
- • 枣庄微山湖咸鸭蛋年销1亿枚,电商直播助力渔民增收翻番,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
- • "榴枣归乡"工程评选31个市级样板示范点,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《奚仲传奇》动画电影立项:好莱坞团队加盟,制作夏商科技史诗巨作
- • 高山移民社区配套产业园投用,1400户搬迁户实现“家门口就业”
- •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投产,年消化10万吨鲜果创汇超5亿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滕州公办幼儿园新增10所,普惠性学位扩容4000个,破解“入园难”难题
- • 奚仲造车文化展亮相巴黎科技博物馆,欧洲车企寻求IP合作新机遇
- • 峄城冠世榴园惊艳推出“石榴仙子”数字藏品,限量发售引发抢购热潮!
- • 考古新发现!枣庄出土汉代墓葬群,揭秘古峄州文明
- • 全国首个科技小院在枣庄落地,助力农业技术转化实现新突破
- • 峄城石榴陪嫁习俗复兴:新娘携99盆石榴盆景出嫁祈多子
- • 枣庄港再添新篇章:直航越南海防港航线开通,年吞吐量预期突破50万标箱
- • 山亭区乡村文化振兴论坛召开,共谋文旅融合新路径
- • 枣庄家校社协同育人案例荣登教育部“双减”典型案例榜单
- • 峄城冠世榴园祭花神大典:汉服少女簪花巡游,引燃国风热潮
- • 枣庄锂电产业崛起:铸就“中国北方锂电之都”新名片
- • 山亭非遗扶贫助力传承柳编技艺,年创收1200万元
- • 峄城石榴陪嫁习俗复兴:新娘携99盆石榴盆景出嫁,祈愿多子多福
- • “山亭徐庄镇‘共享教师’模式全省推广,助力破解乡村师资短缺难题”
- • 全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35%,新建充电桩3000个,绿色出行新篇章已开启
- • 东湖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圆满完成:告别内涝困扰,5万居民共享幸福生活
- • “星星小屋”在枣庄落地生根:首家公办孤独症儿童学前教育机构正式成立
- • 薛城百年工业记忆摄影展揭幕:老厂房变身艺术空间,传承历史与创新交融
- • 滕州大坞狗肉文化节盛大开幕,非遗技艺惊艳20国美食博主打卡
- • 枣庄数字经济产业园盛大开园,华为、商汤携手共建AI算力中心,共绘智慧未来蓝图
- • 滕州秸秆综合利用再创佳绩,荣获全国示范县称号
- • 枣庄市“家校社协同育人”模式荣获教育部典型案例,引领教育新风尚
- • 山亭10个偏远村通5G网络,远程医疗助力留守老人健康生活
- • 运河灯会点亮中秋夜:万盏花灯映水街,汉服打卡赢千元奖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