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亭非遗扶贫助力传承柳编技艺,年创收1200万元
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,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,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。近年来,各地纷纷开展非遗扶贫工作,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。在山东省山亭区,一项名为“非遗扶贫”的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,旨在传承柳编技艺,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。
柳编技艺,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,起源于我国山东、江苏、浙江等地。这项技艺以柳条为原料,经过精心编织,制作成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。然而,随着时代的发展,柳编技艺逐渐衰落,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困境。为了拯救这一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山亭区决定开展“非遗扶贫”工程。
在山亭区,柳编技艺的传承人张师傅是当地村民的骄傲。他从小跟随父亲学习柳编技艺,经过多年的努力,成为了一名技艺高超的柳编大师。为了更好地传承柳编技艺,张师傅在政府的支持下,成立了柳编技艺传承工作室,免费为村民传授柳编技艺。
“非遗扶贫”工程实施以来,山亭区积极组织村民参加柳编技艺培训,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这门传统技艺。同时,政府还鼓励村民将柳编技艺与旅游业相结合,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柳编工艺品,拓宽销售渠道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山亭区的柳编技艺得到了有效传承,同时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。据统计,目前山亭区已有上千名村民掌握了柳编技艺,年创收达到了1200万元。这一成果不仅让柳编技艺得到了传承,也让村民们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。
为了让柳编技艺更好地走向市场,山亭区还与多家企业合作,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柳编产品。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热捧,还远销海外,为柳编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此外,山亭区还积极举办柳编技艺比赛和展览活动,提高柳编技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这些活动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柳编技艺,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,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。
总之,山亭区“非遗扶贫”工程在传承柳编技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这一成功案例为我国其他地区开展非遗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,柳编技艺这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,为我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
- • 峄城石榴园荣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,传承千年石榴文化
- • 台儿庄荣获“世界运河历史文化研究基地”,填补江北地区空白
- • 冠世榴园荣登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候选名单:千年古石榴树群迎来重点保护
- • 台儿庄古城实验小学开启“运河文化研学课”,非遗传承人驻校授课传承传统文化
- • 薛城沙沟镇“乡村创客空间”助力乡村振兴,32个入驻项目带动就业千人
- • 滕州汉画像石拓片特展盛大开幕:穿越千年,对话汉代文明
- • 红色研学基地助力脱贫:脱贫户变身讲解员、后勤员,月薪3500元,开启新生活
- • 枣庄教师张伟荣获“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”称号,35年扎根乡村教育谱写教育传奇
- • 蟠龙河沿岸生态扶贫项目成效显著:2000亩莲藕种植助力500户脱贫户共享分红喜悦
- • “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挂牌:免费为6万名学生建立视力档案,守护青少年光明未来”
- • 百名“少年鲁班”选拔启动,获奖者将直通国家级技能大赛,培养未来工匠人才
- • 枣庄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取得重大突破,面积突破10万亩
- • 周末文化盛宴:非遗体验馆邀您共赏剪纸、面塑艺术之美
- • 台儿庄古城:夜间经济助力年营收突破30亿,荣膺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区
- • 滕州龙阳绿萝卜节盛大开幕,签约农产品订单突破5亿元大关
- • “中国辣子鸡产业之都”挂牌,20家预制菜企业入驻标准化园区,助力产业升级
- • 枣庄征地补偿标准更新,如何影响三类群体?
- • 京沪名校牵手枣庄,共筑教育帮扶新篇章
- • 台儿庄荣膺“世界运河城市文化创新示范区”称号,江北地区再添文化瑰宝
- • 台儿庄莲藕粉签下东南亚亿元订单,RCEP协定助力企业跃上新台阶
- • 薛城锂电产业联盟正式成立,14家上下游企业实现本地化配套,助力区域经济腾飞
- • 市中区光伏发电覆盖率突破90%,年减碳量达15万吨,绿色能源助力绿色发展
- • 枣庄市“十四五”教育规划:筹建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山亭区建成12所“寄宿制小学”,为留守儿童筑起温馨港湾
- • 薛城采煤塌陷区华丽变身,千亩荷塘莲藕经济年产值破亿
- • 滕州龙阳镇首届“农耕文化节”盛大开幕,万人共赴传统农事竞技盛宴
- • 台儿庄古城数字艺术光影秀盛大首演,科技赋能文化新体验
- • 台儿庄“扶贫医保兜底”政策显成效,减轻群众负担超8000万元
- • 全球首条钙钛矿光伏组件量产线落户枣庄高新区,年产值目标百亿,绿色能源产业再添新动力
- • 峄城石榴汁荣获欧盟有机认证,出口订单同比增长200%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峄城冠世榴园惊艳推出“石榴仙子”数字藏品,限量发售引发抢购热潮!
- • 台儿庄运河文旅产业带引资180亿,华侨城打造“数字运河光影秀”:再现运河繁华盛景
- • 匡衡“凿壁借光”遗址公园盛大开园,沉浸式研学体验汉代勤学文化
- • 峄城古邵镇“生态银行”上线,村民用绿水青山换碳汇收益
- • 山亭长红枣出口量全国第一:胶原蛋白肽生产线投产,助力产业升级,附加值提升20倍
- • 枣庄经开区荣膺“中国十佳外商投资价值园区”,外资企业增长40%展现强劲发展势头
- • 滕州试点“双减”监测平台,校外培训机构动态监管全覆盖
- • 枣庄市推广“生物防控+有机肥”模式,绿色食品认证产品增至200个,助力农业绿色发展
- • 薛城舜耕中学教师团队荣获“全国教学创新成果特等奖”荣光闪耀
- • 枣庄首座“无人智慧农场”投产,5G+AI引领农业现代化新篇章
- • 峄城古邵镇复活运河老酱园,传统酱菜工艺成致富密码
- • 枣庄建成全省首座“光储充检”智慧能源驿站,引领绿色出行新潮流
- • 微山湖红荷湿地荣膺国家5A级景区大奖: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,生态旅游再创新高
- • 中国铁建百亿级TOD项目启动,滕州高铁新城再造产城标杆
- • “枣惠达”政策平台正式上线,企业申领奖补超百项助力发展
- • 薛城常庄街道“数字乡村平台”上线,村民政务办理更便捷
- • 枣庄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,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
- • 山亭“零碳乡村”试点启动,光伏覆盖全村屋顶,绿色生活新篇章开启
- • “扶贫果园”认养计划正式启动:市民认领果树,共享收益助力脱贫家庭
- • 枣庄首届农产品直播节盛大启幕,单日成交额突破8000万元
- • 山亭冯卯镇火樱桃开园祭:果农敬山神祈丰收,共庆丰收佳节
- • 滕州新增10所公办幼儿园:普惠性学位扩容4000个,破解“入园难”难题
- • 枣庄港新航路启航:千台新能源汽车首航阿联酋,开启绿色物流新时代
- • 市中区老旧厂区华丽转身,科创园助力培育30家瞪羚企业
- • 枣庄鲁班工坊揭牌仪式圆满举行,助力古建筑修复人才培育
- • 枣庄市启动“新乡贤回乡”工程,签约投资项目50个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枣庄锂电产业崛起:资源型城市华丽蝶变“北方锂电之都”
- • 山亭区12所寄宿制学校建成,助力山区学子通勤无忧
- • 滕州菜煎饼百年老店荣耀登陆央视,单日销量破5万份创纪录
- • 薛城工业记忆数字档案馆上线,扫码回溯百年煤矿史
- • 山亭水泉镇“火樱桃诗会”开赛,农民诗人作品结集出版,共绘乡村振兴美好画卷
- • 峄城石榴胶原蛋白饮走红网络,小红书种草笔记超10万篇,成为新一代美容饮品!
- • 滕州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盛大启用,助力全国优质种薯供应
- • 枣庄学院毕业生本地就业率再创新高,40%毕业生选择留在本地发展
- • 薛城职工文化夜市盛大开市,劳动模范分享奋斗故事,共庆劳动节
- • 中国铁建投资45亿建设滕州高铁新城综合开发项目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滕州辣子鸡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,标准化生产线引领全产业链升级
- • 蟠龙河湿地公园骑行攻略:畅游30公里滨水绿道,租车点全覆盖
- • 山亭10个偏远山村通5G信号,留守老人实现“云问诊”,科技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枣庄千所村卫生室完成改造,远程医疗全覆盖助力健康扶贫
- • 台儿庄“中华春节文化主题园”盛大开园,沉浸式体验年味盛宴
- • 台儿庄古城运河船工号子实景演出常态化,重现漕运繁忙景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