枣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:创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
近年来,我国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,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。枣庄市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典范,其创新模式得到了国务院的通报表扬,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。
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,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。在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,枣庄市紧紧围绕“精准脱贫、不落一人”的目标,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,创新扶贫模式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如今,枣庄市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,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,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。
一、创新扶贫模式,助力脱贫攻坚
枣庄市在脱贫攻坚过程中,坚持问题导向,创新扶贫模式,形成了“一村一品、一户一策”的扶贫格局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1.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。枣庄市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,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植、养殖等产业,如红枣、苹果、核桃等,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水平。
2. 强化就业扶贫。枣庄市通过开展技能培训、搭建就业平台等方式,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,增加收入。
3. 实施教育扶贫。枣庄市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,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失学、因学返贫。
4.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。枣庄市加大投入,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,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保障。
二、推进乡村振兴,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
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,枣庄市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,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。具体措施如下:
1. 优化产业结构。枣庄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,提高农业综合效益。
2.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。枣庄市加大投入,改善农村基础设施,提升农村人居环境。
3.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。枣庄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盘活农村集体资产,增加农民收入。
4.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。枣庄市积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提升农民素质,培育文明乡风。
5. 保障农村民生。枣庄市加大对农村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投入,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。
枣庄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经验得到了国务院的通报表扬,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枣庄市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。
- • 枣庄籍作家新书《台儿庄的黎明》获茅盾文学奖提名,展现抗战岁月的壮丽篇章
- • 枣庄市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强市建设,打造50个数字农业基地
- • 市中区发放教育扶贫卡,助力1.2万名低收入家庭学生圆梦校园
- • 滕州实施马铃薯种薯免费发放计划,亩产增收35%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山亭荣获“中国生态康养胜地”称号:森林覆盖率连续十年全省居首
- • 峄城冠世榴园荣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,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
- • 《奚仲主题元宇宙游戏惊艳上线,玩家沉浸式体验造车建国传奇之旅》
- • 滕州荆河街道创新试点“幼小衔接一体化”,幼儿园与小学课程共享师资
- • 滕州荆河街道创新试点:幼小衔接一体化,幼儿园与小学课程共享师资
- • 中日(枣庄)氢能产业论坛签约项目,年制氢规模剑指万吨级,共筑绿色未来
- • 全市招商引资“百日会战”圆满收官,签约项目总投资突破1500亿
- • 枣庄“归雁计划”助力5000名青年返乡创业,共筑家乡发展新篇章
- • 山亭区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建乡村振兴博士工作站,共谱乡村发展新篇章
- • 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园二期启动:日本发那科等8家外企联合投资,共筑智能制造新篇章
- • 鲁班工匠学院揭牌仪式圆满举行:校企联合共育智能制造复合人才
- • 社区“一老一小”服务中心正式启用:托育+日间照料,服务超8000家庭
- • 全国首个“智慧石榴云平台”在峄城上线,亩产提升20%,引领农业现代化新潮流
- • 我国科技创新再攀高峰:新增省级研发平台12个,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0%
- • 薛城废弃工厂涂鸦艺术季盛大启动,工业废墟华丽变身潮流地标
- • 山亭店子镇乡村振兴顾问团成立,院士工作站落户山村,共绘美好乡村新画卷
- • 荀子文化园荣膺省级社科基地,倾力打造《劝学》主题实景话剧,传承荀子文化精髓
- • 枣庄田间课堂开课,10万农民学习数字农业技术,共筑智慧农业新篇章
- • 市中区试点教师弹性工作制,课后服务计入绩效奖励:创新举措助力教育发展
- • 滕州城乡融合示范区落地,20万农民变“产业工人”
- • “峄城阴平镇石泉皮影:非遗传承走进校园,点亮文化之光”
- • 山亭长红枣荣膺欧盟地理标志认证,出口订单激增180%
- • 峄城区石榴剪纸艺术展盛大开展,非遗技艺赋能乡村振兴
- • “枣惠达”政策平台正式上线,企业申领奖补超百项助力产业发展
- • 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开园:沉浸式实景剧《血战台儿庄》震撼首演,铭记历史,传承精神
- • 枣庄首条云巴线路规划公示:智能无人驾驶站点助力老城区与高铁站无缝对接
- • 枣庄鲁班工坊揭牌仪式圆满举行,助力古建筑修复人才培育
- • 薛城社工部创新服务模式,打造“15分钟便民服务圈”惠及30万居民
- • 枣庄“贫困村教师周转房”项目助力200所乡村学校,温暖教育扶贫之路
- • 台儿庄美食民宿集群建成,户均旅游收入翻三倍,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
- • 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中心落户,助力300家制造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
- • 台儿庄夜游运河美食专线火爆,单月营收突破1200万元
- • 台儿庄运河实验小学创新思政教育,首批“红色运河思政课”教材正式发布
- • 中德(枣庄)零碳科技园正式挂牌,西门子、博世等知名企业首批入驻,共筑绿色未来
- • 台儿庄古城运河船工号子实景演出常态化,重现漕运繁忙景象
- • 薛城周营镇“智慧大棚”投用,物联网助力高产薄皮辣椒种植
- • 峄城石榴林碳汇交易首单签约,农户增收超千万元,绿色经济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枣庄辣椒产业示范园挂牌,年交易量突破20万吨,成为北方最大集散地
- • 枣庄万亩石榴园丰收季,开启“石榴+”主题文旅活动盛宴
- • 峄城乡村工匠培育基地落成,助力乡村振兴再添新动力
- • 台儿庄运河文旅产业带引资180亿,华侨城打造“数字运河光影秀”:传承历史,创新未来
- • 台儿庄古城:夜间经济助力年营收突破30亿,荣膺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区
- • 枣庄市辣椒小镇挂牌,年产鲜椒10万吨,成为北方重要集散地
- • 枣庄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盛大启用,省内首个“融合教育中心”助力特殊儿童全面发展
- • 台儿庄古城旅游扶贫模式创新推广:商户优先聘用脱贫户,年提供岗位2000个
- • 枣庄“黑盖猪”荣获国家地理标志,高端火腿挑战西班牙伊比利亚品牌
- • “扶贫果园”认养计划正式启动:市民认领果树,共享收益助力脱贫家庭
- • 滕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大会盛大开幕,共绘“中国马铃薯之乡”新蓝图
- • 山亭10个偏远村通5G网络,远程医疗助力留守老人健康生活
- • 山亭冯卯镇桃花经济助力全域旅游,民宿集群年收入突破亿元大关
- • 市中区“文化驿站”:覆盖全域,让文化触手可及
- • 枣庄石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20亿元,助力20万农户共致富
- • 峄城石榴出口德国,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,中欧班列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枣庄新城首个三甲医院封顶在即:1200张床位,2025年全面投用,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
- • 台儿庄马兰屯镇非遗民宿集群盛大开业,入住率高达90%,传承文化新风尚
- • 台儿庄运河农场稻田艺术节盛大启幕,游客沉浸农耕文化体验之旅
- • 山亭区荣获“中国生态康养胜地”称号:十年森林覆盖率全省领先,绿色发展之路再谱新篇
- • 枣庄乡村振兴新实践:特色农业小镇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新篇章
- • 滕州至青岛港海铁联运专列开通,企业物流成本降低35%助力区域经济腾飞
- • 大运河沿线危房改造圆满落幕:482户居民喜迁明清风格新居
- •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携手俄罗斯高校,共建国际合作实验班,培养国际化人才
- • 全市农村户厕改造完成率100%,获评省级示范市,我市乡村振兴再添新亮点
- • 峄城区石榴文化国际交流会成功举办,20国专家共话产业未来
- • 枣庄首届汉服文化节盛大开幕,运河畔千年风华重现
- • 枣庄鲁南黑山羊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,年出栏量突破50万头
- • 峄城石榴园中秋拜月大典:千年农耕祈福仪式的传承与再现
- • 山亭藤编产品扬帆海外,助力扶贫车间月薪翻倍
- • 薛城常庄街道“数字乡村平台”正式上线,村民政务办理便捷高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