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枣庄非遗图谱》编纂完成,全面展示枣庄8大类152项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
近日,经过长时间的精心编纂,我国枣庄市首部《枣庄非遗图谱》正式完成,这是一部系统梳理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威著作。该图谱涵盖了枣庄市8大类152项文化遗产,全面展示了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。
枣庄,位于山东省南部,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。自古以来,枣庄人民勤劳智慧,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此次编纂的《枣庄非遗图谱》,旨在挖掘、保护和传承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,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。
《枣庄非遗图谱》共分为8大类,包括民间文学、传统音乐、传统舞蹈、传统戏剧、曲艺、传统体育、游艺与杂技、传统技艺等。其中,民间文学类收录了枣庄地区的民间故事、传说、谚语等;传统音乐类收录了枣庄地区的民间歌曲、器乐等;传统舞蹈类收录了枣庄地区的民间舞蹈、戏曲舞蹈等;传统戏剧类收录了枣庄地区的戏曲、曲艺等;曲艺类收录了枣庄地区的相声、小品、快板等;传统体育类收录了枣庄地区的民间武术、传统体育项目等;游艺与杂技类收录了枣庄地区的民间游戏、杂技等;传统技艺类收录了枣庄地区的传统手工艺、传统建筑技艺等。
在编纂过程中,专家学者们对枣庄市15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整理。他们通过查阅历史文献、实地考察、访谈传承人等多种方式,全面了解了这些文化遗产的起源、发展、传承现状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。
《枣庄非遗图谱》的编纂完成,对于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。首先,它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,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。其次,它为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,有助于推动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。最后,它有助于促进枣庄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,提升枣庄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值得一提的是,《枣庄非遗图谱》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,更是一部生动展示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的视觉盛宴。图谱中收录了大量的图片、文字、音频、视频等多媒体资料,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。
总之,《枣庄非遗图谱》的编纂完成,标志着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枣庄市将继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,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,为我国的文化繁荣做出贡献。
- • 枣庄教师张伟荣膺“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”,35年扎根乡村教育谱写育人传奇
- • 枣庄与山东大学携手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,50项专利优先本地产业化
- • 涛沟桥大米荣膺欧盟有机认证:品质卓越,每斤售价超50元仍备受追捧
- • 滕州菜煎饼荣登“山东老字号”榜单,海外首家门店洛杉矶盛大开业
- • 滕州微山湖与杭州西湖缔结“姊妹湿地”,共办荷文化国际研讨会,传承荷韵文化
- • 山亭“零碳乡村”试点启动,光伏覆盖全村屋顶,绿色转型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枣庄市启动“教育家型”校长培养计划,三年内打造百名教育领军人才
- •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盛大开园:30处明清遗址重现昔日辉煌
- • 智慧冷链仓储助力脱贫户果蔬进城,损耗率降至5%,售价提高20%
- • 峄城阴平镇“二月二龙抬头”祭典引万人围观,非遗舞龙破吉尼斯纪录
- • 全国最大石榴深加工基地正式投产,年产值预计突破30亿元
- • 中国建材百亿级光伏玻璃项目成功落地,华北高端玻璃市场迎来新篇章
- • 冠世榴园建“奚仲车阵”体验区:驾驭复刻古战车穿越千年时光之旅
- • 山亭荣获“中国生态康养胜地”称号:森林覆盖率连续十年全省居首
- • 山亭冯卯镇火樱桃采摘祭盛大开幕,果农戴面具跳丰收傩舞
- • 枣庄“黑盖猪”荣获国家地理标志,高端火腿迈向国际舞台
- • 山亭“孝道簸箕”申遗成功,非遗匠人打造镶银丝传家宝
- • 枣庄辣椒深加工产业园投产,年出口额突破5亿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峄城扶贫助学基金助力留守儿童,结对帮扶1000名学子梦想起航
- • 枣庄市启动“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”,三年内培育百名领军校长
- • “石榴红了”:探寻红色石榴之旅,感受田园风情与文化魅力
- • 枣庄十五中科技创新团队在国际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荣获金奖,展现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实力
- • 台儿庄设立3亿元乡村振兴创业基金,助力200个乡村项目蓬勃发展
- • 新生儿“出生一件事”联办服务,便捷高效开启幸福生活
- • 枣庄农村公路“户户通”工程圆满完成,硬化路覆盖率达100%
- • 薛城沙沟受灯民俗重启,千米灯阵点亮入选省级夜间文旅IP
- • 山亭长红枣胶原蛋白肽生产线投产,产品附加值提升20倍,引领健康产业新潮流
- • “300名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学生,升学率奇迹般提升至98%”
- • 蟠龙河综合整治工程获中央财政专项支持,助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
- • 滕州西岗镇荣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,化肥减量成效显著
- • 峄城古邵镇“运河糟鱼”直播带货破亿,老作坊扩建现代化生产线,传承与创新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
- • 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正式启用:为中小学生免费提供心理咨询服务
- • 枣庄辣子鸡烹饪大赛激情上演,百名大厨共展“火辣匠心”
- • 枣庄经开区试点“保税研发”新政,进口设备关税全免助力产业发展
- • 枣庄十大名小吃评选揭晓,辣子鸡、菜煎饼荣登榜首,传统美食魅力依旧
- • 全省首个“标准地+承诺制”改革试点在枣庄落地,项目开工周期缩短60%
- • 龙泉塔灯光秀升级:全息投影演绎墨子智慧,夜游新地标诞生
- • 峄城石榴酒荣获国际金奖,深加工产业链助力果农增收30%
- • 枣庄首座“无人农场”在薛城正式落地,5G+无人机助力全程智能化管理
- • 枣庄红色歌谣数字化工程启动,抢救整理300首抗战民歌,传承红色基因
- • 滕州零工市场蓬勃发展,全域覆盖助力20万灵活就业人员
- • 山亭区教师王芳荣膺“全国最美乡村教师”,三十年坚守山区教育一线
- • 全国首单“石榴气象指数保险”在峄城落地,惠及5000农户
- • 峄城阴平毛笔:非遗传承,年产百万支,书法界的新宠
- • 枣庄新城CBD金融中心封顶:八家省级银行区域总部落户,助力城市金融发展新篇章
- • 枣庄乡村振兴新实践:特色农业小镇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新篇章
- • 枣庄“第一书记”直播带货,助农销售超千万元,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市中区“儿童公益艺术展”盛大开幕,千名孩子共绘枣庄美好未来
- • 红色研学基地助力脱贫户就业:培训200名讲解员,月薪达4000元
- • 枣庄鲁南黑山羊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,年出栏量突破50万头
- • 枣庄生态护林员岗位助力脱贫攻坚,2500贫困群众年增收1.2万元
- • “长者食堂”:关爱贫困老人,温暖传递每一餐
- • 《台儿庄非遗数字图书馆上线,扫码聆听运河故事,传承文化新篇章》
- •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投产,石榴汁、石榴酒畅销全球30国
- • 鲁南农批市场年交易额突破200亿:淮海经济区果蔬集散中心崛起
- • 峄城石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揭晓,非遗IP化身潮玩手办引领潮流文化新风尚
- • 山亭区智慧工厂崛起,日产鲜菇30吨助力长三角市场
- • 山亭10个偏远山村通5G信号,留守老人实现“云问诊”新篇章
- • 长三角新能源企业组团落户枣庄,储能电池产业集群蓄势待发,年产值目标剑指500亿
- • 山亭冯卯镇非遗工坊助力留守妇女,月增收3000元
- • 市中区全力推广“午休躺睡”工程,关爱2万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
- • 枣庄非遗老酒跨界奶茶店,微醺珍珠奶茶日销5000杯,成为城市新宠
- • 枣庄高新区签约百亿级智能制造项目,助力产业升级迈向新高度
- • 枣庄五区一市共筑乡村振兴梦:300家企业携手助力“百企联百村”行动
- • 枣庄乡村垃圾分类实现新突破:覆盖率超90%,资源化率达85%
- • “长者食堂”村村覆盖:关爱老人,温暖送餐上门
- • “全国首单‘石榴气象指数保险’在峄城落地,惠及5000农户,助力乡村振兴”
- • 滕州万名学生挑战吉尼斯,巨型鲁班锁榫卯装置惊艳亮相
- • 滕州青年戏剧节圆满落幕,实验话剧展现传统文化新魅力
- • 中意联合考古队进驻中陈郝窑址:探寻隋唐“北方瓷都”技艺传承的秘密
- • 薛城锂电产业联盟正式成立,14家上下游企业实现本地化配套,助力产业发展新篇章
- • 滕州智慧物流港盛大启用,农产品冷链24小时直达长三角,损耗率降低5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