枣庄创新实践“渔光互补”模式,万亩坑塘华丽转身光伏农场
近年来,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,光伏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,逐渐受到广泛关注。枣庄市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农业城市,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大力推广“渔光互补”模式,将万亩坑塘变身成为光伏农场,为当地农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“渔光互补”模式,顾名思义,就是将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,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。在枣庄,这一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,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。
据悉,枣庄市共有坑塘面积近万亩,这些坑塘原本是传统的渔业养殖区,但由于养殖方式落后、环境污染等问题,导致坑塘资源利用率低下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枣庄市积极探索“渔光互补”模式,将坑塘改造为光伏农场,实现了农业资源的二次利用。
在实施过程中,枣庄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确保“渔光互补”模式的顺利推进。首先,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为光伏农场提供资金、技术、人才等方面的支持。其次,鼓励农民参与光伏农场建设,提高农民的积极性。此外,枣庄市还与科研机构合作,开展光伏农业技术攻关,提高光伏农场的发电效率和渔业养殖产量。
如今,枣庄市的万亩坑塘已经华丽转身,变成了光伏农场。在光伏板下,渔民们依然可以养殖鱼类、虾类等水产品,而光伏板则为农场提供清洁能源。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还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,实现了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。
据统计,枣庄市的光伏农场每年可发电约1000万千瓦时,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万吨。与此同时,光伏农场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,增加了农民的收入。此外,光伏农场还带动了周边产业链的发展,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。
在推广“渔光互补”模式的过程中,枣庄市还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。在光伏农场建设过程中,严格遵循生态环保原则,确保光伏农场与周边生态环境和谐共生。同时,枣庄市还加大了农业科技研发力度,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,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总之,枣庄市在“渔光互补”模式的推广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。这一模式不仅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,还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随着“渔光互补”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推广,我国农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- • 山亭长红枣闪耀迪拜世博会中国馆,中东市场订单激增300%
- • 枣庄五区一市联办非遗生活节,百位匠人现场秀绝活引50万游客
- • 滕州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,助力农民增收1.5亿元
- • 薛城临城实验中学全面推行“走班制”,学生自选课程比例高达40%
- • 峄城冠世榴园荣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,乡村振兴再添新动力
- • 枣庄发布招商新十条政策:固定资产投资奖励高达1亿元,助力区域经济腾飞
- • 葫芦套村悬崖玻璃栈道开放:鲁南第一高山古村落美景尽收眼底
- • 枣庄反诈宣传出新招:“沉浸式剧场”助力市民提升防骗意识
- • 枣庄辣子鸡预制菜进军北上广商超,年销售额突破8亿元,引领美食新潮流
- • 台儿庄涧头集镇新建10所幸福院,为空巢老人提供免费三餐,温暖守护夕阳红
- • “链长制”精准招商,锂电产业链配套率年内提升至75%,助力中国新能源产业腾飞
- • 枣庄港再创辉煌,中东滚装船航线开通,千台新能源汽车首航阿联酋
- • 枣庄乡村振兴新实践:特色农业小镇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新篇章
- • 台儿庄渔民“船棺水葬”引争议,生态殡葬方案获联合国环境署点赞
- • 京沪高铁沿线最大智慧物流枢纽在枣庄落地,顺丰、京东等8家企业联合投资
- • 滕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大会签约12个项目,全产业链产值目标200亿,迈向农业现代化新高峰
- • 市中区“锂电工匠班”开班,校企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助力产业发展
- • 枣庄万亩石榴园丰收季,开启“石榴+”主题文旅活动盛宴
- • 滕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大会签约12个项目,全产业链产值目标200亿,推动农业现代化新篇章
- • 枣庄数字经济产业园盛大开园,华为、商汤共建AI算力中心,共筑智能未来
- • 滕州市荣获殊荣,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
- • 南四湖流域水质改善工程荣膺全省标杆项目,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
- • 市中区创新举措,全省首个“劳动教育清单”发布,60项实践任务融入课表
- • 涛沟桥大米品牌溢价助力脱贫:稻谷收购价高出市场30%,共筑乡村振兴梦
- • 地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:合作社吸纳留守妇女,人均年增收2.5万元
- • 峄城石榴合作社助力果农增收,年分红总额突破2亿元
- • 农家乐产业蓬勃发展,全市突破3000家,年营收增长60%
- • 枣庄设立200亿绿色产业基金,助力碳中和先锋项目发展
- • 跟着墨子游枣庄,探寻科圣文化之旅
- • 枣庄市创新招商手段,全球招商数字孪生系统助力千亩产业用地推介
- • 山亭“飞地经济”模式引热议,20家苏南企业落户共建产业园
- • 薛城周营镇:红色民俗小镇魅力绽放,年接待研学团队超10万
- • 枣庄评选“十大乡村文化品牌”,获奖村镇获百万扶持资金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升级开放:全息投影技术再现“飞车夺药”经典战役
- • 枣庄经开区砥砺前行,荣登全国百强,招商引资成绩斐然
- • “全区推广‘社区微业’模式:打造3000个家门口灵活就业岗位,助力居民增收”
- • 中德(枣庄)零碳科技园正式挂牌,西门子、博世等知名企业首批入驻,共筑绿色未来
- • 全市扶贫项目资产确权到村,年收益分红惠及10万人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《枣庄非遗大观》出版,全面展示枣庄8大类152项文化遗产
- • 台儿庄古城旅游扶贫联盟成立:助力脱贫村农产品销售,年订单突破3000万元
- • 枣庄启动“运河古镇复兴计划”,10处历史街区将整体保护
- • 滕州辣子鸡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,标准化生产线引领全产业链升级
- • 滕州张汪镇元宝枫祈福节盛大举行,古树下系红绳祈愿安康
- •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与30所高校共建“红色文化实践基地”,传承红色基因
- • 滕州羊肉汤大赛开锅,200家老店角逐“金勺奖”,传承美味佳肴
- • 台儿庄古城商户租金减免政策助力文旅小微企业全年减负超5000万元
- • 高铁旅游优惠套餐全新发布:凭车票畅游景区,享受半价优惠及酒店折扣、免费接驳服务
- • 枣庄柳琴戏绽放校园,入选“国家非遗进校园”示范项目,百校开课助力传承
- • 墨子思想AI大模型发布:开启实时辩论与兼爱非攻哲学命题新时代
- • 滕州试点“5G+VR党史课堂”,红色教育沉浸式体验引关注
- • 孝道簸箕:山亭手工艺复兴中的子女深情
- • 渔光互补生态园二期竣工:绿色能源助力水产养殖,双丰收成就生态奇迹
- • 峄城匡衡小学荣膺“全国书香校园”,《凿壁借光》课程获教育部推广
- • 枣庄国际陆港新线路开通,中欧班列年货运量激增65%
- • 薛城邹坞镇“红色研学游”火爆,年接待学生团超5万人次,传承红色基因助力青少年成长
- • 全省首个“保税研发”试点落地枣庄经开区,进口设备免税政策助力产业发展
- • 峄城中医馆镇街全覆盖:针灸推拿纳入医保,年服务突破10万人次
- • 枣庄医保跨区结算全覆盖:6区市医院、药店“一卡通行”,便捷服务惠及民生
- • 枣庄市启动“垃圾分类进校园”行动,助力环保新生代茁壮成长
- • 长者食堂村村覆盖:温情服务让80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美味,志愿者送餐上门暖人心
- • 枣庄携手华为打造“数字农业云平台”,30万亩农田迈向精准化管理新时代
- • 台儿庄荷叶茶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,订单量激增300%再创佳绩
- • 枣庄设立200亿绿色产业基金,助力碳中和项目发展
- • 台儿庄京杭智慧物流港盛大开港,年吞吐量预计突破500万吨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枣庄市人民医院荣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名单,助力区域医疗发展新篇章
- • 枣庄学院毕业生本地就业率再创新高,达40%!
- • 社区“一老一小”服务中心正式启用:托育+日间照料,服务超8000家庭
- • 滕州职教中心与潍柴集团携手共建“智能制造学院”,订单培养千人技工人才
- • 2024年枣庄集中开工178个重点项目,总投资超1500亿元,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
- • 全省首个“保税研发”试点落地枣庄经开区,进口设备免税政策助力产业升级
- • 2024枣庄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:全球30家500强企业共襄盛举,共绘锂电产业新蓝图
- • 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招商联盟成立,枣庄牵头制定产业协同清单,共谋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