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儿庄湿地生态扶贫区:旅游与养殖双产业助力50个村脱贫致富
近年来,我国各地纷纷探索生态扶贫的新路径,台儿庄湿地生态扶贫区便是其中之一。该区域通过发展旅游与养殖双产业,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,还让50个村庄的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。
台儿庄湿地生态扶贫区位于我国山东省枣庄市,总面积达1.2万亩。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,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,当地政府积极推动生态扶贫工作,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项目。
首先,台儿庄湿地生态扶贫区大力发展旅游业。该区域依托湿地资源,打造了集观光、休闲、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。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湿地风光,体验丰富的水上娱乐项目,感受独特的民俗文化。此外,湿地生态旅游还带动了周边餐饮、住宿、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,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。
其次,台儿庄湿地生态扶贫区积极发展养殖产业。当地政府引导村民利用湿地资源,开展生态养殖,如鸭、鹅、鱼等。这种养殖方式不仅有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,还能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。同时,政府还鼓励村民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,提高产品附加值,拓宽销售渠道。
在生态扶贫政策的支持下,台儿庄湿地生态扶贫区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截至目前,已有50个村庄的村民受益于这一项目,实现了脱贫致富。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案例:
1. 张大爷是当地一位养殖户,以前家里生活十分困难。自从加入湿地生态养殖项目后,他通过养殖鸭、鹅等家禽,年收入达到了5万元,家庭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。
2. 李大妈原本是一位家庭主妇,现在她成为了湿地生态旅游项目的导游。凭借丰富的知识和热情的服务,李大妈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,家庭收入也得到了保障。
3. 王大哥原本在外地打工,为了照顾家人,他回到家乡。在政府的帮助下,他加入了湿地生态养殖项目,现在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,成为村里的富裕户。
台儿庄湿地生态扶贫区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们应继续加大生态扶贫力度,充分发挥湿地资源优势,推动旅游与养殖双产业协同发展,助力更多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。
- • 《台儿庄大战英雄漫画出版:中日韩三国画家联合创作,传承抗战精神》
- • 山亭北庄镇大力推广太阳能路灯,年节省电费150万元,助力绿色低碳发展
- • “运河支队”后人慷慨捐赠百件抗战文物,助力地方红色档案馆藏丰富
- • 峄城石榴酒生物发酵专利卖出千万,创省内最大单项技术交易纪录
- • 枣庄辣子鸡制作技艺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,年产值突破15亿元,传承与创新共绘美食新篇章
- • 峄城区石榴主题油画展盛大开展,本土画家展现榴乡风情
- • 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毕业生:社工、协管员等岗位助力青年就业
- • 枣庄生态护林员岗位助力脱贫攻坚,2500贫困群众年增收1.2万元
- • 滕州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,助力农民增收1.5亿元
- • 台儿庄古城商户租金减免政策助力文旅小微企业全年减负超5000万元
- • 台儿庄运河码头“挎包火烧”重现,日销3000个引游客打卡
- • 山东山亭经济开发区荣膺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,绿色转型再上新台阶
- • “石榴红了”:探寻红色石榴之旅,畅游酒庄、艺术村与文化馆
- • 城乡环卫一体化全省标杆: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、群众满意度双100%
- • 枣庄“黑盖猪”荣获国家地理标志,高端火腿品质媲美西班牙伊比利亚
- • 考古新发现!枣庄出土汉代墓葬群,揭秘古峄州文明
- • 《滕州洛房泥塑:首部纪录片登陆央视频,三代匠人守艺故事感人至深》
- • 峄城吴林街道“乡贤调解室”:化解矛盾成功率高达95%,构建和谐社区新典范
- • 冠世榴园荣登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候选名单:千年古石榴树群迎来重点保护
- • 滕州马铃薯:年产量超250万吨,稳居全国县域“薯业冠军”
- • 枣庄市启动“送教上门”行动,为重度残障儿童提供定制化课程,助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
- • 高铁旅游优惠套餐发布:车票即可享景区半价、酒店折扣、免费接驳
- • 吉利极电电池回收利用项目落户枣庄,年处理能力达10万吨,助力绿色循环经济
- • 滕州零工市场蓬勃发展,灵活就业人员突破20万,全域覆盖助力城市活力
- • 薛城职工文化夜市盛大开市,劳动模范分享奋斗故事,共庆劳动节
- • 薛城奚仲故里盛大举办“车祖祭祀大典”,百辆古车模型巡游再现历史辉煌
- • 市中区全力推广“午休躺睡”工程,关爱2万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
- • 枣庄田间课堂开课,10万农民学习数字农业技术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山亭店子镇乡村振兴顾问团成立,院士工作站落户山村,共绘美好乡村新画卷
- • “石榴贷”:助力乡村振兴,果农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
- • 枣庄农商行创新金融服务,智慧农机贷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
- • 地瓜产业扶贫联盟成立,深加工产品出口日韩,助力2万农户增收
- • 山亭冯卯镇火樱桃开园祭:果农敬山神祈丰收,共迎丰收年
- • 山亭“火樱桃”深加工基地投产,果酱、果干年销亿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台儿庄冯家驴肉:一锅老汤煮就运河百年味
- • 涛沟桥湿地千亩荷塘迎客:泛舟采莲、荷塘摄影赛解锁夏日限定美景
- • “市中区‘回门宴九大碗’礼俗荣登非遗名录,百年菜单铭刻青铜鼎”
- • 滕州秸秆综合利用创新高,助力农民增收1.5亿元
- • 山亭长红枣采摘节盛大开幕:认养枣树,体验古法晒枣技艺,共赴丰收盛宴
- • 枣庄首届国际辣子鸡文化节盛大开幕,万人同台挑战“辣度之王”
- • 中国兽药谷年产值突破50亿元,跻身全国三强,引领兽药产业新高峰
- • 全国最大石榴深加工基地正式投产,年产值预计突破30亿元
- • 枣庄运河文化长廊项目签约,投资20亿打造文旅新地标
- • 峄城职业中专携手韩国高校,共育半导体材料技术专业人才
- • 山亭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年成交额突破5亿,盘活闲置资产成效显著
- • 市中区光明路街道创新实践“积分制管理”,村民争当文明示范户
- • “枣庄薛城冬枣地理标志获批,电商直播日销万单,助力乡村振兴”
- • 台儿庄古城携手“旅游扶贫联盟”成立,助力脱贫村农产品销售年订单突破3000万元
- • 峄城农村供水提质工程竣工:30万村民共享“同源同质”自来水,生活品质再提升
- • 奚仲车文化主题公园试运营:开启沉浸式体验夏商马车制造全流程之旅
- • 奚仲村打造古代科技小镇:村民复原40项《考工记》技艺,传承千年智慧
- • 枣庄不动产登记迈入“智能秒批”时代,办理时效提速80%
- • 枣庄市获批全省工业母机“1131”突破工程核心承载区,助力山东工业高质量发展
- • 台儿庄渔民“船棺水葬”引争议,生态殡葬方案获联合国环境署点赞
- • 滕州马铃薯“云仓”启用,24小时全国冷链直达,开启农产品物流新篇章
- • 枣庄首届“鲁南婚俗文化节”盛大开幕,传统花轿迎亲引万人围观
- • 薛城奚仲造车文化节创新引入VR技术,重现“中国古代第一车”风采
- • 运河·榴园·红荷三日游:穿越历史与现代的浪漫之旅
- • 中国矿业大学与枣庄共建“绿色矿山技术协同创新中心”,助力矿业绿色发展
- • 市中区实验小学机器人战队勇夺世界机器人大赛一等奖,闪耀国际舞台
- •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与50所高校共建“红色文化实践基地”:传承红色基因,弘扬民族精神
- • “峄城阴平镇石泉皮影:非遗传承走进校园,点亮文化之光”
- • “滕州墨子文化国际论坛盛大开幕,中日韩学者共议和平思想当代价值”
- • 峄城坛山街道全面铺开“法律明白人”工程,村村建立普法短视频团队
- • 夜游蟠龙河光影秀震撼首演:水幕电影与音乐喷泉交织周末狂欢盛宴
- • 山亭区樱桃扶贫合作社助力农民增收,年分红突破800万元
- • 台儿庄黄花牛肉面联名《长安三万里》,文创套餐热销断货,美食与文化碰撞出怎样的火花?
- • 薛城社区食堂全覆盖,60岁以上老人每餐补贴5元,温暖惠及3.2万人
- • 枣庄共富工坊助力家门口就业,惠及10万居民共筑美好生活
- • 枣庄建成全省首座“光储充检”智慧能源驿站,引领能源新变革
- • 滕州马铃薯“云仓”启用,48小时全国直达,农业物流新篇章开启
- • 枣庄王氏泥塑羊肉汤荣获省级非遗认证,传承六代匠心独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