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亭区扶贫搬迁社区荣获全国美丽搬迁安置区称号
近年来,我国各地在扶贫搬迁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,不仅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,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近日,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的扶贫搬迁社区荣获“全国美丽搬迁安置区”称号,成为全国扶贫搬迁工作的典范。
山亭区位于山东省南部,是枣庄市下辖的一个区。近年来,山亭区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搬迁政策,大力推进扶贫搬迁工作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该区扶贫搬迁社区荣获“全国美丽搬迁安置区”称号,不仅是对山亭区扶贫搬迁工作的肯定,更是对全国扶贫搬迁工作的鼓励。
山亭区扶贫搬迁社区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一殊荣,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科学规划,合理布局。在扶贫搬迁过程中,山亭区充分考虑了搬迁群众的实际需求,科学规划社区布局。社区内设施齐全,功能分区合理,既满足了居民生活需求,又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。
二、注重生态,绿色发展。山亭区在扶贫搬迁社区建设中,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,坚持绿色发展理念。社区内绿化覆盖率较高,空气质量优良,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宜居、宜业的生态环境。
三、产业带动,就业保障。山亭区扶贫搬迁社区注重产业发展,通过引进企业、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,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机会。社区内企业众多,搬迁群众就业率较高,有效保障了居民的经济收入。
四、文化传承,乡愁记忆。山亭区在扶贫搬迁社区建设中,注重挖掘当地文化特色,传承乡愁记忆。社区内设有文化广场、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,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,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五、社区治理,和谐共融。山亭区扶贫搬迁社区实行民主管理,建立健全社区治理体系。社区内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,形成了和谐共融的良好氛围。
山亭区扶贫搬迁社区的成功经验,为全国扶贫搬迁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。以下是几点启示:
1. 坚持以人为本,关注搬迁群众需求。在扶贫搬迁工作中,要始终把搬迁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,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。
2.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,实现绿色发展。在扶贫搬迁社区建设中,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,实现绿色发展,为居民创造宜居环境。
3. 发展产业,保障就业。要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,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,确保居民收入稳定增长。
4. 弘扬传统文化,传承乡愁记忆。在扶贫搬迁社区建设中,要注重挖掘当地文化特色,传承乡愁记忆,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5. 加强社区治理,构建和谐社区。要建立健全社区治理体系,加强居民自治,营造和谐共融的社区氛围。
总之,山亭区扶贫搬迁社区荣获“全国美丽搬迁安置区”称号,充分展示了我国扶贫搬迁工作的成果。相信在全国各地共同努力下,我国扶贫搬迁工作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。
- • 滕州马铃薯产业学院落地,助力农业人才培养,年培育农业经理人500名
- • 市中区齐村镇废弃矿山变花海,乡村旅游年赚800万,美丽蝶变背后的故事
- • 枣庄正式加入淮海经济区文旅联盟,携手共推跨省旅游线路,助力区域旅游发展
- • 鲁南智慧物流港盛大启用,顺丰、DHL等10家头部企业抢滩布局,共筑物流新格局
- • 薛城区实验中学荣膺“全国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校”,AI实验室建设全面覆盖
- • 枣庄中小学全面启动“运河文化必修课”,编纂地方特色教材助力文化传承
- • 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开园:沉浸式实景剧《血战台儿庄》震撼首演,铭记历史,传承精神
- • 中国兽药谷年产值突破50亿元,跻身全国三强
- • 台儿庄古城携手“旅游扶贫联盟”成立,助力脱贫村农产品销售年订单突破3000万元
- • 台儿庄古城运河戏曲擂台赛开锣,南北剧种同台竞技,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
- • 涛沟桥大米订单农业扶贫:高价包销助力脱贫户稻米收益翻两番
- • 东湖公园焕新升级:智慧跑道与星空露营基地打造城市绿心新地标
- • “星星小屋”在枣庄落地生根:首家公办孤独症儿童学前教育机构正式成立
- • “台儿庄‘联村共建’模式助力薄弱村集体增收百万”
- • 薛城采煤塌陷区华丽转身,千亩荷塘绽放莲藕经济新活力
- • 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入选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,引领绿色化工发展新潮流
- • 枣庄首座“未来学校”落户薛城,5G+AI教学场景引领教育新风尚
- • 东湖公园灯光艺术节:3000架无人机编队表演,刷新武汉城市夜景
- • 峄城吴林街道乡贤理事会助力矛盾化解,矛盾调解率高达98%
- • 台儿庄张山子镇“非遗工坊”盛大开业,柳编技艺助力500人就业
- • 枣庄市启动“新乡贤回乡”工程,签约投资项目50个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台儿庄非遗数字图书馆上线,扫码即可聆听运河故事
- • 峄城底阁镇“乡村书房”全覆盖,藏书量超50万册,助力乡村振兴新风尚
- • 高铁旅游优惠套餐全新发布:凭车票畅游景区半价、酒店折扣、免费接驳
- • 滕州城乡教师轮岗制度化,推动教育均衡发展
- • 枣庄云轨2号线试运行,助力五区快速联通,开启智慧出行新篇章
- • 鲁班工匠学院免费培训助力贫困青年,2000名学员掌握数控机床技能,就业率高达100%
- • 枣庄职业院校携手工业机器人实训系统,助力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培养
- • 枣庄新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,助力粮食产能提升10%
- • 滕州南沙河镇“乡村CEO”上任,大学生村官年薪突破20万,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枣庄“第一书记”直播带货,助农销售超千万元,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峄城石榴种植大户刘振荣获“全国十佳农民”称号,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
- • 峄城古邵镇“生态银行”上线,村民凭绿化面积兑换碳积分
- • 翼云山房车营地试运营:露天影院、山地骑行,打造全家畅享自然的休闲天堂
- • 京台高速枣庄段改扩建工程通车,车流量提升50%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枣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,年交易额激增120%
- • 滕州“扶贫林”碳汇交易收益反哺贫困户,首期分红5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薛城精密齿轮制造企业突破纳米涂层技术,齿轮寿命实现惊人3倍提升
- • 薛城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,鲁南金融中心雏形初现
- • 枣庄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取得显著成效,非营利性学校占比高达85%
- • 薛城沙沟镇“乡村创客空间”助力乡村振兴,32个入驻项目带动就业千人
- • 中国矿业大学与枣庄携手共建“绿色矿山技术协同创新中心”
- • 枣庄教师张伟荣获“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”称号,35年扎根乡村教育谱写教育传奇
- • 峄城中医馆镇街全覆盖:针灸推拿纳入医保,年服务突破10万人次
- • 市中区实验小学科创团队勇夺世界机器人大赛金奖,闪耀国际舞台
- • 滕州土地托管助力农户增收,托管面积突破50万亩,亩均增收达500元
- • 正威集团投资150亿,枣庄铜基新材料基地奠基,共筑新材料产业新篇章
- • 蟠龙河湿地公园荣获“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工程”称号,展现生态修复新典范
- • 枣庄造船业复苏加速,首艘新能源货船下水填补鲁南空白
- • 峄城冠世榴园石榴宴大赛盛况空前,冠军菜品拍出12万元高价!
- • 《滕州洛房泥塑:首部纪录片登陆央视频,三代匠人守艺故事感人至深》
- • 枣庄首届运河非遗美食节成功举办,带动消费超2000万元
- • 枣庄鲁风运河美食节盛大开幕,百种特色小吃引游客打卡
- • 滕州北辛中学创新引入AI教师助手,作业批改效率提升70%
- • 鲁班锁制作技艺:传承与创新,教育部劳动教育推荐项目助力传统文化发展
- • 枣庄美食工坊助力乡村振兴,残疾人就业超5000人
- • 枣庄市“家校社协同育人”模式荣获教育部典型案例,创新教育协同育人新路径
- • 枣庄“黑盖猪”荣获国家地理标志,高端火腿品质对标西班牙伊比利亚
- • 墨子学院落户新加坡:东南亚首个中国思想文化传播中心正式启航
- • 台儿庄“中华春节文化主题园”盛大开园,打造沉浸式年味盛宴
- • 生物医药瞪羚企业齐聚枣庄,年内新增上市后备企业12家,助力区域经济腾飞
- • 枣庄羊肉汤产业联盟成立,标准化门店辐射苏鲁豫皖四省
- • 全国科技活动周枣庄分会场盛大启动,绿色低碳转型成果精彩亮相
- • 滕州北辛中学创新教学,AI教师助手助力作业批改效率提升70%
- • “枣庄号”中欧班列加密至周双列,俄罗斯木材专线正式开通
- • 中意联合考古队进驻中陈郝窑址,共探“北方瓷都”千年技艺之谜
- • 台儿庄湿地生态扶贫区:旅游与养殖双产业助力50个村脱贫致富
- • 枣庄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正式启用,为2万骑手提供全方位保障
- • 薛城废弃工厂焕新颜,涂鸦艺术季启动,工业废墟变身潮流地标
- • 高铁旅游惠民政策来袭:车票享景区门票5折、酒店住二送一,畅游美好时光!
- • 山亭10个偏远山村通5G信号,留守老人实现“云问诊”,科技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焕新升级:实景剧《夜袭临城》每周上演,红色岁月记忆重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