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运河枣庄段文化带建设启动,重塑“运河古城”风貌
近日,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枣庄迎来了一件盛事——大运河枣庄段文化带建设正式启动。这一举措旨在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,保护和传承运河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,再现“运河古城”的风貌,为枣庄乃至全国的文化建设树立新的标杆。
大运河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水上交通线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。枣庄段大运河作为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,见证了枣庄的繁荣与发展。然而,随着时代的变迁,运河古城的风貌逐渐消失。此次文化带建设,正是为了唤醒这一历史记忆,让运河古城焕发新的生机。
文化带建设启动后,枣庄将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:
一、保护和修复古建筑。枣庄段大运河沿岸的古建筑众多,这些古建筑见证了运河古城的辉煌。在文化带建设中,枣庄将加大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力度,让这些历史遗产得以传承。
二、挖掘运河文化内涵。枣庄段大运河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在建设过程中,枣庄将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,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运河文化。
三、打造运河文化景观。枣庄将充分利用运河资源,打造一系列运河文化景观,如运河公园、运河博物馆等,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。
四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。枣庄将依托运河文化带建设,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,提升枣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五、加强运河文化传承。枣庄将加大对运河文化的宣传力度,培养一批运河文化传承人,让运河文化代代相传。
在文化带建设过程中,枣庄将充分尊重历史、尊重文化,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。通过这一举措,枣庄有望实现以下目标:
一、重现运河古城风貌。通过保护和修复古建筑,挖掘运河文化内涵,打造运河文化景观,使运河古城焕发新的生机。
二、提升枣庄文化软实力。运河文化带建设将为枣庄提供更多文化交流平台,提升枣庄的文化软实力。
三、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。运河文化带建设将带动枣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,为枣庄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四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。运河文化带建设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。
总之,大运河枣庄段文化带建设启动,标志着枣庄在传承和发展运河文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。我们期待枣庄能够成功打造出一个集历史、文化、旅游、生态于一体的运河古城,为全国乃至世界展示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- • 鲁南农副产品物流园盛大开业,年交易额目标300亿,辐射淮海经济区
- • 滕州职教中心与潍柴集团携手共建“智能制造学院”,订单培养千人技工人才
- • 台儿庄运河湿地公园荣膺国家级生态景区,渔民转型生态护河员助力绿色发展
- • 台儿庄运河号子:百年技艺传承之路,国家级非遗的辉煌历程
- • 枣庄不动产登记迈入“智能秒批”时代,办理时效提速80%
- • 涛沟桥大米荣获国际有机认证:高端市场每公斤售价破百元,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
- • 枣庄市创新举措,建立返贫动态监测平台,精准预警帮扶4000户贫困家庭
- • 滕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大会签约12个项目,全产业链产值目标200亿,迈向农业现代化新高峰
- • 《枣庄非遗图谱》编纂完成,全面展现枣庄八类152项文化遗产的瑰宝
- • 新加坡丰益国际粮油加工项目投产,年产值破百亿,鲁南最大粮仓崛起
- • 枣庄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园落户薛城区,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
- • 山亭水泉镇“火樱桃诗会”开赛,农民诗人作品结集出版,共筑诗意田园梦
- • 枣庄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,300座处理站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“长者食堂”:关爱贫困老人,温暖传递每一餐
- • 枣庄“光明扶贫行动”:千名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
- • 枣庄中小学全面启动“运河文化必修课”,编纂地方特色教材助力文化传承
- • 枣庄设立200亿绿色产业基金,助力碳中和项目发展
- • 台儿庄运河婚俗:复原明清仪式,水上花轿接亲引围观
- • 峄城石榴胶原蛋白饮爆火小红书,种草笔记超10万篇,揭秘网红饮品背后的秘密
- • 齐鲁制药枣庄生产基地投产:年产值达80亿,鲁南生物医药领域迎来新篇章
- • 枣庄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提速,惠及10万居民,共建美好家园
- • 山亭地瓜淀粉加工线投产,年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,助力3万农户增收致富
- •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与30所高校共建“红色文化实践基地”,传承红色基因
- • 山亭区远程医疗扶贫助力贫困群众看病零距离
- • 枣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,交易额激增120%展现新活力
- • 枣庄市辣椒小镇挂牌,年产鲜椒10万吨,成为北方重要集散地
- • “山亭徐庄柿子红了”摄影大赛圆满收官,千幅作品见证山村蝶变
- • 中国建材百亿级光伏玻璃项目成功落地,助力华北地区高端玻璃产业崛起
- • 滕州马铃薯全粉生产线投产,年产能5万吨,助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
- • 蟠龙河湿地公园骑行攻略:畅游30公里滨水绿道,租车点全覆盖
- • 山亭区梅花山山地马拉松盛大开跑,体育与文化融合打造特色IP
- • 枣庄辣椒深加工产业园投产,年出口额突破5亿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《滕州洛房泥塑:首部纪录片登陆央视频,三代匠人守艺故事感动人心》
- • 山亭火樱桃出口欧美市场订单激增300%,纽约超市单价突破30美元/斤,中国樱桃走向世界舞台
- • 滕州墨子文化论坛成功举办,全球学者共论兼爱精神
- • 山亭区创新编撰《二十四节气农耕教材》 劳动教育融入校本课程
- • 铁道游击队IP联名潮牌发布,战地元素引爆年轻消费市场
- • 滕州龙阳绿萝卜节盛大开幕,签约农产品订单突破5亿元大关
- • 滕州鲁班工匠文化节:木艺DIY、古建模型展,亲子研学首选活动
- • 山亭长红枣荣膺欧盟地理标志认证,出口订单激增180%
- • 峄城阴平镇举办“红色柳编展”,传承非遗讲述革命故事
- • 滕州级索镇“田秀才”崭露头角,50位农民获中级职称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翼云湖环湖健身步道贯通:50公里绿道助力乡村振兴,串联8个示范村焕新颜
- • 市中区发放教育扶贫卡,助力1.2万名低收入家庭学生圆梦未来
- • 中国大运河文化带论坛在台儿庄成功举办,共启《运河城市协同发展宣言》
- • 鲁班锁制作技艺:传统智慧融入现代教育,教育部劳动教育推荐项目助力传承
- • 薛城邹坞镇“红色研学游”火爆,年接待学生团超5万人次,传承红色基因助力青少年成长
- • 台儿庄邳庄镇稻田画成网红打卡点,农旅融合增收千万
- • 滕州大坞狗肉文化节盛大开幕,传统美食助力千人就业
- • 山亭非遗扶贫助力传承柳编技艺,年创收1200万元
- • 枣庄田间课堂开课,10万农民学习数字农业技术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枣庄羊肉汤产业联盟成立,标准化门店辐射苏鲁豫皖四省
- • 薛城临城实验中学全面推行“走班制”,学生自选课程比例达40%
- •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投产,石榴汁、石榴酒畅销全球30国
- • 峄城石榴产业腾飞:深加工产值突破80亿,石榴汁、石榴酒出口量占全国40%
- • 枣庄荣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,中央财政助力5亿元资金推动发展
- • 鲁班工匠学院揭牌仪式圆满举行,聚焦智能建造与传统技艺融合型人才培育
- • 滕州张汪板鸭非遗工坊投产,真空包装助力传统美食迈向全国市场
- • 蟠龙河湿地骑行绿道贯通:30公里滨水长廊,亲子骑行免费租车,畅享生态之旅
- • 滕州职教中心携手潍柴集团,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,订单培养千人人才
- • 南四湖流域水质改善工程荣膺全省标杆项目,绿色生态画卷徐徐展开
- • 东湖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圆满收官:告别“雨季看海”历史,迈向绿色生态新篇章
- • 新生儿“出生一件事”联办服务,便捷高效开启宝宝新生活
- • 市中区老旧厂区华丽转身,科创园助力培育30家瞪羚企业
- • 峄城区国学经典诵读大赛决赛盛大举行,千人齐诵传文脉
- • 枣庄辣子鸡预制菜生产线正式投产,年产能突破千万袋,引领行业新潮流
- • 枣庄白粥香飘鲁南 千年粥道熬出时代新滋味
- • “全国首单‘石榴气象指数保险’在峄城落地,惠及5000农户,助力乡村振兴”
- • 枣庄万亩石榴园丰收季,开启“石榴+”主题文旅活动盛宴
- • 山亭区教师王芳荣膺“全国最美乡村教师”,三十年坚守山区教育一线
- • 枣庄学院新校区启用: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学科建设,开启教育新篇章
- • 滕州土地托管创新模式助力农户增收,托管面积突破80万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