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渔光互补”生态园并网发电:水上光伏与水下养殖双赢,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
近年来,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,光伏发电技术逐渐成熟,应用领域不断拓宽。而“渔光互补”生态园的兴起,更是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相结合,实现了绿色能源与生态农业的完美融合。近日,某地“渔光互补”生态园并网发电,其水上光伏与水下养殖的年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,成为绿色能源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典范。
“渔光互补”生态园,顾名思义,是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生态农业模式。在这种模式下,光伏板覆盖在水面上,既可以为水产养殖提供遮阳,又能利用太阳能发电。同时,光伏板下方的空间可以用于水产养殖,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。
该生态园占地约1000亩,其中光伏板覆盖面积达800亩。在光伏板下,养殖了各类鱼类、虾类等水产品。据项目负责人介绍,这种模式具有以下优势:
1. 提高土地利用率: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相结合,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,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。
2. 绿色环保: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、可再生的能源,不会产生污染。同时,水产养殖过程中,水产品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氮、磷等有害物质,净化水质。
3. 增加经济效益:光伏发电可以为生态园提供电力,降低生产成本。同时,水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,可以增加生态园的经济收入。
4. 生态效益显著:光伏板可以为水产养殖提供遮阳,降低水温,有利于水产品的生长。此外,光伏板还可以为水体提供一定的遮蔽,减少水体蒸发,保持水质稳定。
在“渔光互补”生态园的带动下,我国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。目前,全国已有多个省份开展了“渔光互补”生态园建设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据了解,该生态园并网发电后,年发电量可达1000万千瓦时,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3000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00吨。同时,水下养殖的年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,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未来,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,以及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,“渔光互补”生态园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。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,还能为生态农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。
总之,“渔光互补”生态园并网发电的成功,为我国绿色能源与生态农业相结合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,相信这种新型生态农业模式将在我国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- • 枣庄“消费扶贫月”活动成果斐然,销售额突破5亿元,助销农特产品200款
- • 脱贫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:助力乡村振兴,实现“小病不出村”
- • “医保目录外药品报销比例提升至70%,助力脱贫人口慢性病用药保障”
- • 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焕新升级:实景剧《夜袭临城》每周上演,红色岁月记忆重现
- • 《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促进条例》正式实施,全国首部锂电产业专项法规引领行业新篇章
- • 峄城石榴胶原蛋白饮爆红网络,小红书笔记超10万篇,揭秘“种草”背后的魅力
- • 山亭水泉镇樱桃诗歌节盛大开幕,农民诗人作品结集出版
- • “山亭流动文化大篷车”下乡,电影、图书、义诊三进村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滕州马铃薯全粉生产线投产,年产能5万吨,助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
- • 枣庄市设立20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,助力龙头企业腾飞
- • “300名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学生,升学率奇迹般提升至98%”
- • 枣庄“黑盖猪”荣获国家地理标志,高端火腿品质对标西班牙伊比利亚
- • 《墨子》科学思想融入教材:枣庄中小学试点“科圣课堂”激发科学精神
- • 济南-枣庄共建空天信息产业园:省会经济圈“飞地经济”典范
- • 石榴文旅综合体盛大开业:民宿集群、非遗工坊与星空露营基地共筑休闲新地标
- • 台儿庄莲藕粉签下东南亚亿元订单,RCEP协定助力企业跃上新台阶
- • 薛城启用智慧停车系统:1.2万个车位实时导航,错峰停车收费减半,打造智慧出行新体验
- • 枣庄职业学院台儿庄校区揭牌仪式圆满举行,聚焦文旅康养专业群建设新篇章
- • 滕州试点“5G+VR党史课堂”,红色教育沉浸式体验引关注
- • 台儿庄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助农增收超3000万元,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台儿庄古城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,营收再创新高
- • 千年窑火焕新生——山亭伏里土陶“生肖陶塑展”盛大开展
- • 山东山亭经济开发区荣获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,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
- • “梦想教室”落地台儿庄39个村小,北京名校名师远程授课助力教育均衡发展
- • 齐鲁制药枣庄生产基地投产:年产值达80亿,鲁南生物医药领域迎来新篇章
- • 枣庄首座“无人农场”在薛城正式落地,5G+无人机助力全程智能化管理
- • 薛城富硒小麦订单农业助力乡村振兴,10万亩种植面积实现溢价收购,农民增收显著
- • 滕州马铃薯产业再攀高峰,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20亿,中国马铃薯之乡再扩种植面积10万亩
- • 薛城临城实验中学全面推行“走班制”,学生自选课程比例高达40%
- • 山亭火樱桃音乐节:点燃旅游消费热潮,助力地方经济突破1.2亿元
- • 共享农场精准扶贫新模式:市民认领土地,脱贫户代管增收超万元
- • 薛城废弃工厂涂鸦艺术季盛大启动,工业废墟焕发新生成为潮流地标
- • 翼云湖环湖健身步道贯通:50公里绿道助力乡村振兴,串联8个示范村焕新颜
- • 枣庄蝉联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”,民生支出占比80%彰显为民情怀
- • 德国巴斯夫投资30亿,枣庄打造特种化学品生产基地
- • 市中区“锂电工匠班”首批毕业生就业率100%,月薪突破万元大关
- • 枣庄辣子鸡预制菜生产线投产,年产值预计超5亿元,引领鲁南美食产业新潮流
- • 翼云湖环湖步道贯通:50公里健身绿道助力乡村振兴,串联8个示范村焕发新活力
- • 滕州南沙河镇“乡村CEO”上任,大学生村官年薪突破20万,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枣庄市发布“智慧农业三年行动方案”,全力打造30个数字农业示范园
- •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投产,石榴多酚提取技术填补国内空白
- • 峄城农村供水提质工程竣工:30万村民共享“同源同质”自来水,幸福生活再升级
- • 薛城社区食堂全覆盖,60岁以上老人每餐补贴5元,温暖人心惠及3.2万人
- • 薛城锂电新材料产业园三期投产,全球首条固态电池生产线落地,引领新能源产业新篇章
- • “扶贫果园”认购计划正式启动:市民认养果树,共享收益助力脱贫家庭
- •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与30所高校共建“红色文化实践基地”,传承红色基因
- • 中航工业无人机研发基地签约,年产智能农用无人机5万架,助力农业现代化
- • 《滕州洛房泥塑:首部纪录片登陆央视频,三代匠人守艺故事感人至深》
- • 邹坞镇红色美食节:品味“抗日大包”“支前煎饼”,传承革命精神
- • 枣庄综合保税区成功通过国家验收,年进出口额目标迈向百亿大关
- • 枣庄老字号“三近居酱菜”入驻抖音,非遗技艺圈粉百万,传统味道新潮流
- • 台儿庄马兰屯镇力推“零农药种植”,有机蔬菜直供高端商超,打造绿色健康生活新风尚
- • 台儿庄万亩荷塘经济区年产值突破5亿元,莲藕深加工出口欧美市场
- • 山亭高山移民搬迁圆满收官:1400户村民喜迁新居,融入城镇生活新篇章
- • 峄城底阁镇“乡村书房”全覆盖,藏书量超50万册,助力乡村振兴新风尚
- • 莲青山生态漂流开放:畅享5公里峡谷激流,夏日避暑必玩!
- • 枣庄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,助力农户增收致富
- • 枣庄“黑盖猪”荣获国家地理标志,高端火腿迈向国际舞台
- • 枣庄“扶贫832平台”上线200款农特产品,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
- • 全国首个科技小院在枣庄落地,助力农业技术转化创新
- • 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再分配:村集体收益助力公益岗位与教育补贴
- • 山亭10个偏远村通5G网络,远程医疗助力留守老人健康生活
- • 冠世榴园旅游专线通车:七村联动,石榴飘香助力村民增收
- • 薛城富硒小麦订单农业助力乡村振兴,溢价收购实现农民增收20%
- • 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论坛在枣庄召开,共绘运河城市新蓝图——《运河城市宣言》发布
- • 中国建材集团投资50亿建设绿色建材产业园,助力实现碳减排目标
- • 墨子湖科创城签约30家高新技术企业,聚焦精密机床与新能源材料领域创新突破
- • 滕州马铃薯种植扶贫项目助力贫困家庭,户均增收8000元
- • 枣庄“光伏+储能”隧道用电项目助力节能减排,年省电30万度
- • 枣庄学院科技小院:助力乡村振兴的“金钥匙”,入选新华社典型案例
- • 峄城吴林街道“乡贤调解室”:化解矛盾,成功率高达95%,为基层治理注入和谐力量
- •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强化:搬迁户每户至少1人稳定就业,助力乡村振兴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