枣庄创新推广“渔光互补”模式,光伏板下年养鱼产值突破亿元大关
近年来,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,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,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在山东省枣庄市,当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创新性地推广“渔光互补”模式,实现了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的有机结合,不仅推动了当地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,还助力渔业养殖产业实现了产值突破亿元大关。
“渔光互补”模式是指在水面上建设光伏发电设施,光伏板下进行水产养殖,实现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的协同发展。枣庄市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和光照资源,将这一模式推广到实际生产中。
在枣庄市的某个光伏发电基地,记者看到,一片片光伏板整齐地排列在水面上,光伏板下则是清澈的鱼塘。这里的光伏板不仅能够发电,还能为鱼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。据了解,这片光伏发电基地占地约1000亩,光伏板下养殖的鱼类包括草鱼、鲢鱼、鳜鱼等,年产量可达1000吨。
“我们这里的‘渔光互补’模式,实现了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的双赢。”枣庄市某光伏发电基地负责人介绍道,“光伏板下养殖的鱼类生长速度快,品质优良,深受市场欢迎。同时,光伏发电产生的电力,也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用电需求。”
枣庄市在推广“渔光互补”模式过程中,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。他们引进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,提高了渔业养殖的产量和品质。此外,枣庄市还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,开展“渔光互补”模式的研究与推广,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
据了解,枣庄市目前已有多个“渔光互补”项目投入使用,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。这些项目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,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。一方面,光伏发电减少了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消耗,降低了环境污染;另一方面,渔业养殖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,增加了农民收入。
“‘渔光互补’模式是枣庄市在新能源和渔业养殖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,也是我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实践。”枣庄市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枣庄市将继续加大“渔光互补”模式的推广力度,力争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实现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产业的深度融合,为我国新能源和渔业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
总之,枣庄市“渔光互补”模式的成功推广,为我国新能源和渔业养殖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,这一模式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,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- • 薛城锂电产业联盟正式成立,14家上下游企业实现本地化配套,助力产业发展新篇章
- • “山亭村村通快递工程全覆盖,农产品出村时效提升4倍,助力乡村振兴”
- • 山亭区跑山鸡养殖基地借电商平台年销百万只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枣庄职业学院荣膺全国首批“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”试点单位
- • 枣庄高新区再创佳绩,荣获“国家级绿色园区”称号,环保科技企业引进成果丰硕
- •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升级:AI虚拟讲解员生动还原抗战历史细节
- • 枣庄智慧城市项目荣获全国新型城镇化典型案例,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
- • 台儿庄莲藕粉出口订单激增,年创汇超5000万美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峄城石榴种植能手张强荣膺“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”称号
- • 滕州机床产业集群再攀高峰:产值突破800亿,智能工厂覆盖率达60%,出口欧美市场增长35%
- • 枣庄港再添新篇章:直航越南海防港航线开通,年吞吐量预期突破50万标箱
- • 市中区“名校+”集团化办学试点成果显著,9大教育集团惠及3万学生
- • 鲁南高山茶产业研究院成立:攻克北方茶树越冬技术难题,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
- • 枣庄中小学全面接入“教育大脑”平台,开启学情精准分析新时代
- • 台儿庄运河湿地修复工程圆满完工,野生鸟类种群数量实现翻倍增长
- • 枣庄生态护林员岗位助力脱贫攻坚,3000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1万元
- • 全市新建充电桩3000个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35%,绿色出行新篇章开启
- • 全市农村户厕改造完成率100%,我市荣获省级示范市称号
- • 枣庄鲁南黑山羊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,年出栏量突破50万头
- • 枣庄柳琴戏绽放校园,入选“国家非遗进校园”示范项目,百校开课助力传承
- • 鲁班文化节签约影视项目:《匠心千年》国际纪录片即将开拍,传承鲁班精神
- • 枣庄柳琴戏传承人王艳玲荣获“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”称号,传承千年戏曲艺术
- • “市中区‘回门宴九大碗’礼俗荣登非遗,百年菜单刻入青铜鼎传承匠心”
- • 鲁班工匠班在枣庄落地:校企携手共建建筑领域高技能人才基地
- • 枣庄市积极推进“城乡教育共同体”,30所农村学校获名师结对帮扶
- • 滕州实施马铃薯种薯免费发放计划,助力农户亩产增收35%
- • 枣庄辣子鸡制作技艺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,年产值突破15亿元,传承与创新共绘美食新篇章
- • 台儿庄非遗博览园盛大开街:40项技艺活态展演,游客尽享柳琴戏魅力
- • 枣庄“扶贫832平台”上线200款农特产品,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
- • 山亭长红枣胶原蛋白肽生产线投产,引领产业升级,产品附加值提升20倍
- • 峄城石榴驶入国际市场,搭乘中欧班列出口德国,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
- • 枣庄建成全省首座“光储充检”智慧能源驿站,引领绿色出行新风尚
- • 山亭长红枣荣获欧盟地理标志认证,出口订单激增200%
- • 枣庄易地扶贫搬迁1.5万人,配套产业园区实现100%覆盖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台儿庄运河农场稻田艺术节盛大开幕,邀您共赴农耕文化之旅
- • 全市免费培训助力贫困劳动力就业,就业率突破97%
- • 鲁南地区迎来冰雪运动新篇章:首个四季冰雪运动中心落户山亭
- • “邻里互助,养老扶贫试点”:低龄健康老人助力失能脱贫老人,政府补贴助力养老事业
- • 峄城扶贫助学基金助力留守儿童,结对帮扶1000名学子梦想起航
- • 枣庄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提速,惠及10万居民,共建美好家园
- • "榴枣归乡"工程评选31个市级样板示范点,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
- • “高山移民搬迁工程圆满收官:1400户村民喜迁新居,配套就业培训助力生活新篇章”
- • 枣庄正式加入淮海经济区文旅联盟,携手共推跨省旅游线路,助力区域旅游发展
- • 台儿庄运河渔鼓老艺人抖音直播,渔鼓声声唤起非遗传承新篇章
- • 国际工匠联盟授予滕州“世界榫卯文化之都”称号:传承与创新榫卯艺术的国际舞台
- • 峄城区国学经典诵读大赛决赛盛大举行,千人齐诵传文脉
- • 枣庄经开区砥砺前行,荣登全国百强,招商引资成绩斐然
- • 枣庄十大名小吃评选揭晓,辣子鸡、菜煎饼荣登榜首,传统美食魅力再焕新彩
- • “山亭手造”扶贫车间投产:藤编、草编产品远销欧美,月薪3000元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枣庄港新航路启航:千台新能源汽车首航阿联酋,开启绿色物流新时代
- • 峄城石榴奖助学金发放仪式举行,助力500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
- • 枣庄非遗美食夜市点亮夜经济,百个摊位月均收入破万
- • 山亭区远程医疗扶贫助力乡镇群众,实现看病零距离
- • 薛城庞庄麦秸画传承人李秀华荣获“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”彰显民间艺术魅力
- • 枣庄携手淮海经济区文旅联盟,共绘跨省旅游新蓝图
- • 涛沟桥湿地荷花节盛大开幕:千亩荷塘泛舟,摄影大赛赢万元奖金
- • 枣庄启动“红色乡村游”计划,修复10处抗战遗址,传承红色文化
- • 枣庄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盛大启用,省内首个“融合教育中心”亮相
- • 峄城石榴研究院成立,创新培育抗冻新品种助力亩产提升40%
- • 峄城古邵镇“运河糟鱼”直播热卖,老作坊年销20万罐,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
- • 鲁南农批市场年交易额突破200亿,成为淮海经济区最大果蔬集散中心
- • 枣庄市设立10亿元锂电产业专项基金,助力技术攻关项目发展
- • 薛城沙沟镇“乡村创客空间”孵化32个项目,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就业1200人
- • 枣庄市全面启动“送教上门”行动,为重度残障儿童提供贴心定制化课程
- • 市中区全力推广“午休躺睡”工程,关爱2万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
- • 全国首个“石榴深加工全产业链基地”在枣庄盛大落地,10家龙头企业集中签约
- • 市中区国庆嘉年华盛大开幕,夜间文旅消费人气爆棚
- • 枣庄志愿者服务积分可换社保折扣,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助力民生改善
- • 全国首家“菜煎饼主题餐厅”落户北京,单店日销破万元,引领餐饮新潮流
- • 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再分配:助力2.1万脱贫户,年分红超千万元
- • 滕州马铃薯文化节签约订单20亿元,助力打造“中国薯都”IP
- • 山亭10个偏远山村通5G信号,留守老人实现“云问诊”新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