涛沟桥大米订单农业扶贫:高价包销助力脱贫户稻米收益翻两番
近年来,随着我国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,涛沟桥大米订单农业扶贫项目应运而生,为当地脱贫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。该项目通过高价包销的方式,让脱贫户的稻米亩均收益翻两番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涛沟桥大米,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一张农业名片,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。然而,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,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、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,涛沟桥大米的销售一直面临着困境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当地政府积极探索创新,推出了涛沟桥大米订单农业扶贫项目。
该项目以“高价包销”为特色,通过与企业、合作社等合作,确保脱贫户的稻米能够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。这样一来,脱贫户的稻米亩均收益得以翻两番,有效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。
在涛沟桥大米订单农业扶贫项目中,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首先,政府积极协调各方资源,搭建企业与脱贫户之间的桥梁,确保脱贫户的稻米能够顺利销售。其次,政府还通过政策扶持,鼓励企业、合作社等参与扶贫项目,为脱贫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。
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政府还注重提高脱贫户的种植技术。通过开展技术培训、推广优良品种等方式,提高稻米的产量和品质,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。此外,政府还鼓励脱贫户成立合作社,共同参与市场销售,降低风险,提高收益。
涛沟桥大米订单农业扶贫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。一方面,脱贫户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,许多家庭实现了脱贫致富。另一方面,涛沟桥大米的品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,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。
值得一提的是,涛沟桥大米订单农业扶贫项目还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。在项目带动下,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种植优质稻米,形成了以涛沟桥大米为主导的产业链。这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,还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。
总之,涛沟桥大米订单农业扶贫项目为我国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通过创新扶贫模式,充分发挥市场机制,实现脱贫户与企业的双赢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,我们应继续探索创新,为更多贫困地区带去希望和改变。
- • 枣庄首家公办自闭症儿童幼儿园开园,填补特殊教育空白,为星星的孩子照亮希望之路
- • 峄城冠世榴园荣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,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
- • 京台高速枣庄段改扩建工程通车,车流量提升50%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薛城富硒小麦订单农业助力1.2万贫困户,保底收购实现稳增收
- • 鲁班文化园盛大开园迎客:木艺DIY、古建模型展,亲子研学必打卡
- • 枣庄蟠龙河湿地公园荣膺“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工程”称号,展现生态修复新典范
- • 全国首个科技小院在枣庄落地,助力农业技术转化实现新突破
- • 枣庄高新区再创佳绩,荣获“国家级绿色园区”称号,环保科技企业引进成果丰硕
- • 枣庄党史馆创新举措:上线“红色记忆”云课堂,收录300位英烈数字化档案
- • 枣庄辣子鸡预制菜产业园盛大投产,年供应量占全国市场30%
- • 龙泉塔灯光秀升级:全息投影演绎墨子智慧,夜游新地标诞生
- • 山亭长红枣胶原蛋白肽生产线投产,产品附加值实现跨越式增长
- • 市中区棚改安置房全部交付:1.2万户居民告别十年过渡期,开启幸福新生活
- • 峄城古邵镇复活运河老酱园,传统酱菜工艺成致富密码
- • 枣庄五区一市共筑乡村振兴梦:300家企业携手助力“百企联百村”行动
- • 中航工业无人机研发基地签约,年产智能农用无人机5万架,助力农业现代化
- • 《枣庄非遗大观》出版,全面展示枣庄丰富文化遗产
- • 山亭樱桃种植户搭乘直播快车,年销鲜果突破万吨大关
- • 滕州新增10所公办幼儿园:普惠性学位扩容4000个,破解“入园难”难题
- • 枣庄五区一市携手共建鲁南经济圈,2023年GDP突破4000亿元
- • 市中区“虚拟电厂”项目成功并网,年调峰能力达50万千瓦,助力绿色能源发展
- • 薛城洛房泥塑走进校园,小学生亲手捏制“运河百态”
- • 枣庄市评选“十大文化特色村镇”,各获百万元发展基金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运河岸线非遗市集常态化运营,月均交易额突破百万元,成为文化消费新亮点
- • 枣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再创佳绩,获奖数蝉联鲁南第一
- • “山亭火樱桃”:创新“直播带货+冷链直送”模式,助力农业增收,年销售额突破5亿
- • 古邵运河文化带修复工程竣工:再现“黄金水道”商贸盛景
- • 枣庄学院新设石榴深加工研究院,助力乡村振兴科研转化
- • 涛沟桥湿地荷花节盛大开幕:千亩荷塘泛舟,摄影大赛赢万元奖金
- • 薛城奚仲造车文化节创新引入VR技术,重现“中国古代第一车”风采
- • 峄城石榴种植能手张强荣获“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”称号
- • 全市扶贫项目资产确权到村,年分红惠及12万贫困群众
- • 抢救“运河号子”:台儿庄百年劳动韵律永久存档
- • 百名“少年鲁班”选拔启动,获奖者直通国家级技能大赛,培育未来工匠之星
- • 光伏收益助力教育扶贫:资助800名脱贫家庭学生完成学业
- • 《枣庄通史》编纂启动:系统梳理三千年城市脉络,传承历史文脉
- • 山亭生态修复工程荣获联合国人居署表彰:废弃矿坑华丽变身千亩花海
- • 滕州马铃薯产业学院落地,助力农业人才培养,年培育农业经理人500名
- • 台儿庄运河渔鼓老艺人抖音直播,渔鼓声声唤起非遗传承新篇章
- • 枣庄高新区携手滕州、薛城,共筑千亿级锂电产业集群新篇章
- • 薛城采煤塌陷区华丽转身,千亩荷塘绽放莲藕经济亿元产值
- • 枣庄首届运河非遗美食节成功举办,带动消费超2000万元
- • 枣庄首届“鲁南婚俗文化节”盛大举行,传统花轿迎亲引万人围观
- • 台儿庄古城运河美食街盛大开街,百种小吃单日营收破百万创纪录
- • 枣庄锂电产业崛起:资源型城市华丽蝶变“北方锂电之都”
- •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携手俄罗斯高校,共建国际合作实验班,共育国际化人才
- • 滕州马铃薯全粉加工项目成功落地,年产值10亿助力“薯业之都”腾飞
- • 滕州一中新校区盛大启用,引领鲁南基础教育新篇章
- • 台儿庄张山子镇非遗工坊盛大开业,柳编技艺助力500人就业
- • 高铁+旅游惠民政策来袭:车票享景区门票5折、酒店住二送一,畅游天下不再是梦!
- • 山亭区梅花山山地马拉松盛大开跑,体育与文化融合打造特色IP
- • 长者食堂:关爱贫困老人,政府补贴三餐,温暖惠及5000名80岁以上老人
- • 峄城吴林街道“乡贤调解室”:化解矛盾,成功率高达95%,为基层治理注入和谐力量
- • 枣庄教育发展基金成立,首期募集1.2亿元助力校园建设
- • 滕州马铃薯种植扶贫项目助力贫困家庭,户均增收8000元
- • 枣庄田间课堂开课,10万农民学习数字农业技术,共筑智慧农业新篇章
- • 峄城底阁镇“乡村书房”全覆盖,60万册藏书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山亭区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建乡村振兴博士工作站,共谱乡村发展新篇章
- • 峄城石榴园中秋拜月大典:千年农耕祈福仪式的传承与再现
- • 探寻山亭店子镇百年陶坛长红枣酒的古法酿造之谜
- • 枣庄“扶贫832平台”上线200款农特产品,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
- • 枣庄美食工坊助力乡村振兴,残疾人就业超5000人
- • 滕州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启用,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全省领先,为特殊儿童撑起一片蓝天
- • 全国科技活动周枣庄分会场盛大启动,绿色低碳转型成果精彩亮相
- • 山亭北庄镇太阳能路灯照亮村道,年省电费百万,绿色环保新篇章
- • 山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,评选“最美乡贤”100人,弘扬传统美德
- • 滕州西岗镇绿色发展再升级:化肥减量30%,引领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
- • 枣庄辣椒产业园盛大投产,年加工能力突破10万吨,助力产业升级
- • “榴枣归乡”工程评选31个市级样板示范点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《铁道传奇》:红色沉浸式剧本杀上线,实景还原铁道游击队抗日路线,带你穿越历史烽火
- • 枣庄历史名人传承工程荣膺“全球文化遗产创新典范”,彰显文化自信与传承力量
- • 峄城石榴奖助学金发放仪式举行,助力500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