峄城农村供水提质工程竣工:30万村民共享“同源同质”自来水,幸福生活再升级
近日,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农村供水提质工程正式竣工,标志着该区30万村民将告别过去水质参差不齐、供水不稳定的历史,喝上“同源同质”的自来水,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。
峄城区位于山东省南部,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。过去,由于农村供水设施落后,许多村民的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,水质不达标、供水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。为了改善农村供水条件,提升村民生活质量,峄城区政府高度重视,积极推进农村供水提质工程。
据了解,该工程总投资约1.2亿元,建设内容包括新建、改造农村供水设施,铺设供水管道,安装智能水表等。经过近两年的努力,工程终于竣工,实现了30万村民的供水提质。
工程竣工后,峄城区农村供水实现了“同源同质”,即所有村民都能喝上来自同一水源、经过统一处理的自来水。这一变化,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“以前,我们村的水质不好,有时候还发黄,喝起来也不放心。现在好了,水龙头一打开,清水就哗哗地流出来,喝起来放心多了。”村民张大爷高兴地说。
为了让村民喝上“同源同质”的自来水,峄城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首先,对农村供水水源进行整治,确保水源水质达标;其次,对农村供水设施进行全面改造,提高供水能力;最后,安装智能水表,实现供水计量精准,确保村民用水公平。
此外,峄城区政府还加强了对农村供水工程的监管,确保工程质量和供水安全。在工程实施过程中,政府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,了解村民需求,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,确保工程顺利进行。
农村供水提质工程竣工后,不仅改善了村民的饮水条件,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。许多村民表示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他们更加注重健康,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现在,他们可以放心地喝上干净、安全的水,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。
未来,峄城区政府将继续加大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力度,不断提升农村供水质量,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优质供水服务。同时,政府还将积极推进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一体化,实现城乡供水同质同价,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。
总之,峄城区农村供水提质工程的竣工,是峄城区政府关注民生、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。30万村民喝上“同源同质”的自来水,标志着峄城区农村供水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- • 市中区西王庄镇乡村春晚连续举办15届,村民自导自演展现乡村文化魅力
- • 滕州电商扶贫培训班助力乡村振兴,孵化300名贫困村主播带货超亿元
- • 薛城洛房泥塑走进校园,小学生亲手捏制“运河百态”
- • 枣庄山亭区地瓜产业园产值破亿,成富民“金疙瘩”
- • 薛城邹坞长面:千米面条悬挂晾晒,成白事必备,震撼游客眼球
- • 滕州马铃薯:年产量超250万吨,领跑全国县域“薯业冠军”
- • 全市新兴产业蓬勃发展,贡献就业新引擎
- • 枣庄共富工坊助力家门口就业,惠及10万居民共筑美好生活
- • 枣庄“乡村记忆工程”助力保护50处传统村落,传承历史文脉
- • 峄城农村供水提质工程竣工:30万村民共享“同源同质”自来水,生活品质再提升
- • 《枣庄辣子鸡闪耀央视舞台,全网点击量破亿,美食传奇再续新篇》
- • 枣庄五区一市共筑文化盛宴,百场活动免费开放“文化惠民一卡通”
- • 滕州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盛大启用,助力全国优质种薯供应
- • 青合文化传媒引领潮流,打造直播电商新标杆,助力本土农特产品全网热销
- • 枣庄学院新校区启用:聚焦人工智能、数字经济学科建设,打造智慧教育新高地
- • “一日办结”新举措:企业家服务中心上线,外资企业开办迎来便捷时代
- • 滕州微山湖生态经济区引资300亿,国际康养小镇项目签约再掀发展新篇章
- • 枣庄首届运河非遗美食节成功举办,带动消费超2000万元
- • 枣庄“黑盖猪”荣获国家地理标志,高端火腿品质媲美西班牙伊比利亚
- • 鲁南算力中心在市中区启用,助力智能制造企业降本30%
- • 台儿庄运河文旅产业带引资180亿,华侨城打造“数字运河光影秀”:传承历史,创新未来
- • 枣庄农村公路“户户通”工程圆满完成,硬化路覆盖率达100%
- • 枣庄不动产登记实现“智能秒批”,办理时效提速80%,便民利企新篇章
- • 台儿庄古城焕新颜:明清古码头修复,打造“活态运河文化体验带”
- • 渔光互补生态园二期竣工:绿色能源与生态养殖双赢,年发电量达2亿度,产值突破亿元
- • 枣庄市全面推进贫困户危房改造,实现住房安全达标率100%
- • 峄城石榴种植大户刘振荣获“全国十佳农民”称号,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
- • “链长制”精准招商,锂电产业链配套率年内提升至75%,助力我国新能源产业腾飞
- • 城市智慧旅游APP全新上线:AR导航、语音讲解、一键预约,打造全方位旅游体验
- • 铁道游击队纪念馆隆重推出杨广立将军专题展,抗战手稿真迹首次亮相
- • 枣庄学院成立鲁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,《枣庄方言志》首部面世
- • 枣庄设立美食产业振兴基金,助力乡村小微餐饮蓬勃发展
- • 冯卯镇焕发新活力:“闲置小院”华丽变身,千套网红民宿惊艳亮相
- • 匡衡故里夜读经济兴起:星空书屋引领民宿集群蓬勃发展
- • 滕州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企业超百家,助力就业创造新高峰
- • 滕州张汪镇元宝枫祈福节盛大举行,古树下系红绳祈愿安康
- • 峄城石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揭晓,非遗IP化身潮玩手办引领潮流文化新风尚
- • 蟠龙河综合整治工程获中央财政专项支持,助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
- • 山亭区与山东农业大学携手共建“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”,助力乡村人才振兴
- • 枣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,交易额激增120%,助力区域经济腾飞
- • 薛城邹坞镇“红色研学游”火爆,年接待学生团超5万人次,传承红色基因助力青少年成长
- • 山亭10个偏远山村通5G信号,留守老人实现“云问诊”新篇章
- • “共享护士”上门服务试点成功,手机预约输液、换药,服务卧床患者超千人
- • 市中区服务业营收再创新高,总量全市第一彰显区域经济活力
- • 长三角新能源企业组团落户枣庄,储能电池产业集群蓄势待发,年产值目标剑指500亿
- • 全国首单“石榴气象指数保险”在峄城落地,惠及5000农户
- • 滕州马铃薯全粉生产线投产,年产能5万吨,助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
- • 市中区“名校+”集团化办学试点成效显著,9大教育集团助力3万学生全面发展
- • 枣庄“中国北方锂电之都”再添百亿项目,宁德时代配套企业集群签约落地
- • 枣庄健康扶贫工程助力1.2万名大病贫困患者重获健康
- • 市中区中央广场商圈焕新升级,免税店、沉浸式剧场等首店经济助力繁华再起
- • 山亭区荣获“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”称号,鲁南地区再添教育新亮点
- • 枣庄市发布十大标杆项目,单体投资超50亿,三大百亿工程引领区域发展新篇章
- • 滕州职教中心携手潍柴集团,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,订单培养千人新技能人才
- • 峄城石榴仙子非遗服饰秀惊艳亮相,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
- • 山亭区教师王芳荣膺“全国最美乡村教师”,三十年坚守山区教育一线
- • 枣庄首届国际辣子鸡文化节盛大开幕,万人挑战“辣度之王”
- • 枣庄港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,跃居京杭运河十大港口前列
- • 鲁班工匠学院免费培训助力贫困青年,2000名学员掌握数控机床技能,就业率高达100%
- • 滕州龙阳绿萝卜节盛大开幕,签约农产品订单突破5亿元大关
- • 薛城邹坞煤化工产业园成功转型,年产20万吨可降解塑料项目助力绿色发展
- • 山亭区携手山东农业大学,共建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,助力乡村人才振兴
- • 中意联合考古队进驻中陈郝窑址:探寻隋唐“北方瓷都”技艺传承之谜
- • 枣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圆满完成,户均停电时间缩短至1小时以内
- • 枣庄中小学开启运河文化之旅:万名学生参与非遗研学活动
- • “枣惠达”政策平台正式上线,企业申领奖补项目超百项助力企业发展
- • “长者食堂”:关爱贫困老人,温暖传递每一餐
- • “山亭村村通快递工程全覆盖,农产品出村时效提升4倍,助力乡村振兴”
- • 山亭抱犊崮林场荣膺“中国最美生态林场”,碳汇交易收益助力村民共享绿色福祉
- •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投产,石榴多酚提取技术填补国内空白
- • 滕州职教中心产教融合成果显著,校企合作班就业率高达99%
- • 枣庄老字号评选盛大启动:辣子鸡、菜煎饼、羊肉汤争霸,传承美食文化